先制造先发影响力再实施精准打击:
第一步,媒体普遍渗透。
一场促销“运功”开展之前,最好能够做到广而告之,针对我们的目标客户群,针对本次活动需要影响的人群,利用各类媒体进行普遍渗透。其目的是在人们的意识中播下一粒种子,使得消费者真正在销售终端接触到现场促销活动的时候会有一种熟悉感,这能够有效地消除消费者的戒心。
第二步,商圈集中造势。
新消费时代下,新生代用户和消费者所处的信息环境(认知环境)和消费环境空前复杂,使得企业面向的顾客普遍就有更加复杂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面向这样“更聪明”的消费者,简单粗暴的单点终端拦截可能会逐渐失效。那么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答案是制造先发影响力,而我们认为制造先发影响力最佳的方法是,进行不远不近处的“商圈造势”。
地铁站口,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向你,希望你能协助ta完成一份市场调查。为感谢你的支持,ta可能会送你一份纪念品。看在纪念品的份上,你或许会停下脚步。
一家红酒坊为了推销自己的红酒,可能会在红酒上做文章,想出各种创意来包装产品。
一旦碰到可靠的权威专家或权威数据,人们就会放弃思考,跟着权威走。
……
上述日常案例,你一定不陌生——沟通者在传递信息时,都会绞尽脑汁地策划,希望传递出来的信息能被我们接受,甚至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
然而,“影响力教父”西奥迪尼提出:为了最有效地影响他人,必须最有效地先发制人,而不是仅仅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去影响他人。西奥迪尼说,这种“先发制人”的能力可以让他人在还没有了解事物的详细状况之前,就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深信不疑。
以权威为例。过去,一旦碰到可靠的权威专家或权威数据,人们就会放弃思考,跟着权威走。而西奥迪尼指出,还要在传递信息之前“先发”中传递权威。通过这种先发影响方式,他人会对信息里将要出现的权威信息更敏感,从而更有可能关注到它,赋予其重要意义,从而受其影响。
地铁口,调查者无需送你礼物,只需要询问你:“你认为自己乐于助人吗?”只要你给予了肯定的回答,那么随后面对ta递过来的调查问卷,你几乎不会拒绝。而你给予肯定回答的可能性高达99%。
如果商家希望你选择一瓶法国葡萄酒,只需要在你购买之前,在红酒坊里播放法国音乐,就可以触发你购买法国葡萄酒的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先发制人”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询问他人是否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就可以提高他们参与调查的可能性呢?为什么播发法国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人购买法国葡萄酒?
商圈造势的5种常用方法:
调研提示法——借调研之名,利用调研工具向顾客传达品牌、产品、服务的关键信息,引导顾客关注,参与思考互动。
顾客示范法——举着吃、拿着玩、拎着走、排长队……利用顾客的行为,向周边潜在消费者展示、示范产品。
场外Show卖法——走出卖场,利用各种“行头”、道具、物料、编队……在卖场500米半径范围内大张旗鼓地表演各种“行为艺术”吸引顾客眼球,引导顾客到店体验。
联合多点展示法——与商圈内非竞品商家结成异业联盟,与多门店互换宣传、展示物料,互利互惠,达成多固定点展示效果。
大面积包装法——利用各种新奇物料,将店面武装到牙齿,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对店面进行大色块包装,甚至可以让过往顾客产生轻微的不适感,以达到吸引注意的效果。
第三步,终端精准打击。
设置心理开关——一触即发,立即行动。
物质激励。它是个超级开关,永远不要低估激励的作用,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只要物质激励用得上,就不要用别的东西。
是爱。人们渴望爱与被爱,因此对所爱者的缺点熟视无睹,听从其意志,偏爱其所爱,甚至不惜扭曲事实。爱既能把人推向巅峰,也能把人打到谷底。
确定性。人们不愿意陷入怀疑和不确定状态之中,总是想立即做出决定。这是演化而来,不立即行动的那些猎物早就在进化中被猎食者吃干抹净。它与困惑和压力有关,困惑和压力越大,人们越想尽快摆脱怀疑。
一致性。人们讨厌前后不一,总想前后协调起来。这使得习惯至关重要,它是让人生保持一致性的快捷方式,后果是好习惯事半功倍,坏习惯纠正起来事倍功半。如果这与讨厌、不确定合起来,可能导出可怕的后果:过快地下判断做决定,然后永不改变。
好奇。人类的好奇心远胜任何动物,这是一面。另一面是好奇心杀死猫。
妒忌。这是最古老的开关之一,肯定来自于演化,因为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更甚于陌生人之间。《圣经》禁止人嫉妒有驴子的邻居,可是没用。
投桃报李,以牙还牙。没有它,人类不可能进化出合作。但它也可以被利用来操纵人。给你小恩小惠,你油然而生感激,于是掉进陷阱。大脑本能地就想投桃报李,但却不擅长计算数字,多少人栽在这里。
近朱者赤。哪怕两样东西只是肤浅地联系在一起,也会对人的判断产生连带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广告里总是俊男美女的原因。人们喜欢俊男美女,就会连带对广告宣传的产品有好印象。
这无伤大雅,但如果你得的是波斯信使综合征,后果就会很严重。带来坏消息的信使会被波斯国王杀掉,从此他再也听不到坏消息。
过度重视自己。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好处是安全,坏处是形成同类的小圈子,锁死在互相欣赏但逐渐衰败的螺旋里。伟大人物则相反,他们经常清扫房间,断舍离。
厌恶损失。人们厌恶确定的损失,甚至不惜去冒巨大的风险来避免它。
寻找认同。青少年受同伴影响远胜于家庭,成人也一样。
对标。人是不擅长对孤立的事情做出判断的,需要用参照来比较判断。
重视易得的东西。如果我爱的人不在身边,我就爱身边的人。耶鲁大学校长、心理学家苏必得也说,恋爱这件事,相关性最大的就是距离。
服从权威。领导比普通人更容易显得英明神武,尽管他们除了位子之外就是普通人。崇拜权力不是哪个民族的特性,这件事全人类共通。正因为如此,对把什么人放在有权力的位置上这件事要特别小心。
万事有理由。让别人做事前一定要告诉他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想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