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梯队储备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人才难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并没有那么多真正的人才等着你。

既然外部人才不好找,那么公司内部的人才梯队储备就尤为重要。对于一个志在远方的企业来说,人才梯队储备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而人才梯度储备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职级制度。

人才进入体系后,能否持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升降级标准的合理性是关键。构建良好的升降级制度,需注意五个问题。

第一,避免任人唯亲。这是管理中“公平原则”的基础支撑。公平在管理的每个维度中都应有所体现,在人才的升降级环节尤为重要。一旦缺少了公平,就会出现优秀人才大面积流失的现象,而自视不高的人更多选择留守。长此以往,公司人才的整体能力便会平庸化,竞争力下降也就不可避免。这种现象在大部分民营企业中颇为严重。

第二,标准应可量化。这是整个制度能正常运行的基础,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过分依赖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升降级决不能凭个人感觉和嗜好,在薪酬、级别管理过程中不能掺杂太多主观认知,更不要说偏私,即使是一点点偏私,在团队中也会被无限放大,会对团队文化造成致命的打击。

第三,明确并严格执行淘汰标准。在标准体系中,淘汰标准是很多经销商经常忽略或执行不到位的环节。但是,对于销售属性的团队而言,缺少了这项标准,整个团队就会像一潭死水,越到后期越是人浮于事。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力,对经销商来说是极其可怕的事情,因为经销商本身就在一个低门槛、高竞争压力的环境中,如果其核心的销售团队没有竞争意识,被淘汰将是早晚的事情。

舟谱数据客户成功研究院访谈过很多经销商,每次访谈都会问及新员工占比多少、平均工龄是多久,大部分的回答是:新员工人数近乎为零,现有员工的工龄一般都在3~5年及以上。通过深度沟通发现,这个现象之所以比较普遍,并非完全为了团队稳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经销商人员招聘、培训能力不足导致对“优秀”业务员流失的忌惮;二是对于销售团队升降级和人员淘汰所带来的好处认知不足。

第4区别对待。员工具备的能力不同,所承载的工作职责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区别对待。设置专业级别和管理级别是目前已知唯一有效的路径。有些人善于管理,能更好地激励和驱动员工,使团队工作得以更好地完成,这种人适合管理级别;有些人则更善于做事,在团队管理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激励下属,这种适合专业级别。当团队人数较多时,为了给各种不同能力的人才提供合适的职位空间,一般较大的企业都会设置两条线,P级(专业职级线)和M级(管理职级线),以为不同人才类型营造出更大的包容空间。表13.3是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应用的P级和M级标准框架。

表13.3 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人才进阶框架

P序列(专业级别)

M序列(管理级别)

级别

级别

任职要求

P10=M6(研究员)

M6副总裁

 

 

 

P9=M5(资深专家)

M5高级总监

定策略

盯目标

建团队

P8(高级专家)

M4总监

P7(行业专家)

M3高级经理

拿结果

盯任务

提人效

P6(资深专员)

M2经理

P5(高级专员)

M1主管

盯模块

可带人

 

P4(专员)

 

 

 

 

P3(助理专员)

 

 

 

 

第五,升降级制度必须公示。让所有的员工彻底了解,避免后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