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场营销理念需要改变

三、市场营销理念需要改变

在互联网碎片化、泛连接下,传统市场营销理论愈来愈难以奏效了。从竞争战略大帅迈克尔·波特(提出著名的企业竞争战略及五力竞争模型)的咨询公司倒闭就已经说明了传统理论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经济与市场形势。而目前定位理论屡招质疑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传统市场营销的穷途末路。我们面临着重新洗牌!因此,传统需要变革,市场呼唤新的商规!

而新的商规直接冲击着原有的定位营销理论。20世纪70年代,定位观念认为营销的战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战争,营销竞争的终点是消费者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成败,这其实就是营销是一场幻觉、错觉心理暗示的最早来源,根据前面的分析阐述,此观点已经完全落后,并不合时宜。

20世界80年代,《商战》一书基于定位,提出了营销战略规律,即市场营销中,根据企业自身定位,实施“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游击战”,这个战略理论的局限将在后面论述。

20世纪90年代,艾·里斯依据定位提出“聚焦”观点,认为企业与品牌要获得竞争力,唯有聚焦,这个其实完全符合互联网产品思维的专注法则。二者本质上并无冲突,只是定位认为要专注品牌,而互联网思维要专注产品。但是定位所提出的聚焦的观点,却仍然是非常有效而且实用的,可以聚焦在用户群体,也可以聚焦在产品运营,同时也可以聚焦在传播上的“视觉锤

21世纪,定位理论发展出“开创新品类”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按品类思考,以品牌来表达。但是,由于“差异化空间饱和”,开创新品类,不是不可能,而是极其困难。

其实关于定位,有个著名的争论。

特劳特中国公司的邓德隆先生坚决支持定位,认为小米盒子、电视、平板是做不好的,顾客心智对应品牌定位了,小米所有战略和其他资源都要围绕这个定位展开,应该从顾客、潜在用户的心智定位出发去发展,而不能一厢情愿做平台、做生态。他认为小米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是直销手机,即利用互联网直销手机,省去中间环节及费用,低价,让顾客觉得性价比高,小米的低价是直销手机定位带来的结果。而当前小米的平台和生态战略侵蚀的正是小米赖以迅速崛起的直销手机定位,因此小米不应该将高性价比概念延伸到任何其他产品线。

邓德隆认为小米是在实施品牌延伸战略,长期来看将导致顾客心智认知混淆,模糊品牌认知,最终破坏品牌苦心培育的心智资源,使品牌贬值。小米品牌延伸到平板、电视、路由器等领域,甚至智能家居,均以单一品牌覆盖,在各条产品线发力越猛,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就越模糊。对小米做什么的印象越模糊,对小米品牌的根系破坏就越厉害,最后会导致小米的崩溃。

钛媒体作者金错刀则完全反对邓德隆的定位观点,他甚至认为在全面转型的“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不但陈旧了,对很多传统企业而言,简直就是一株大毒草。

首先,金错刀认为定位理论第一考虑的是竞争对手,而不是考虑用户。

其次,他认为定位理论的基础是数一数二生存的二元法则,而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是长尾效应与赢家通吃的规则,二元法则在“互联网+”时代不奏效了。最后,他认为定位理论的杀招是想办法成为品类第一,而互联网时代的杀招是爆品战略,不管是否品类第一。

最后,金错刀认为这种旧营销理论最大的危害是让企业继续推行一种以公司为中心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工业时代没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是很害人的。这揭示了当前互联网渗透到大多数传统行业的时候,传统企业面临的问题所在,其实在这一点上,金错刀是完全正确的,但金并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要找到正确的答案,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否则只能开出错误的药方。

问题的根源是当前的商业环境(包括市场交易结构)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交易双方出现结构性信息对称,二是主流消费群体迭代在加快,三是差异化竞争空间越来越饱和。

而在下来“互联网+”的全面渗透下,这三个改变将更加变得明显,而且影响巨大。消费者市场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基于静态市场的营销策略与战略将毫无用处!而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讨论静态营销分析工具,或者制定静态的营销战略,都如同于问道于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