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社交性,团结性描述的不是组织成员之间是否相亲相爱。相反,它着重描述的是组织成员对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共识程度,它的基础理性甚于感情。从赵院长口中的“几个部门推来推去,好几天出不了活儿,没进度”,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团结性程度十分低,亟须对症下药。
团结性关系是基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清楚了解的共同分享的目标而达成的,目标让所有参与者获利,而不管他们喜欢对方与否。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从事的工作很少有相同的见解,这种团结性程度低的组织随处可见,但是在面对共同的任务目标时,团队成员行为的团结性与一致性程度都很高,因为他们需要团结起来以高度一致的方式来完成共同的目标。
保持较高的团结性有助于组织顺利地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但同时组织中高度的一致性对于组织外的成员有时可能意味着痛苦与无奈。例如当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加入一支工作经验丰富的队伍,而这个小组成员间的工作像一台精准的时钟那样运转有序了,我们可以想象外来文化的人将面临怎样的困境,他可能会觉得受到了排斥,并且困惑如何才能在这台时钟上找准自己的位置。高度团结性来源于某种程度的不讲情面及直接对准目标,这样的组织的正负面的表现如表5-3所示。
表5-3 正负面的表现
正面 | 负面 |
不讲情面听起来相当无情,但是对顾客和股东而言,却是很正面的动态现象 | 太强调专注在团队的目标和需求上,会压迫或伤害那些阻碍到它的个人 |
员工喜欢工作任务有明确性,了解公司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方法,什么样的个人表现会获得嘉奖 | 最具杀伤力的情况是,团结的行为与态度是装出来的。生活像一场战场,所有的人都卑鄙、残酷、为利益而相互对抗 |
个体的活动帮助组织向目标迈进,并维护共同的利益 |
在一个组织中,因其企业文化特性会体现出社交性和团结性某一维度水平偏高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表5-4中的问题来评估文化组织在两个维度(社交性与团结性)上的水平。被试者的回答表示他们对每一条陈述的认可程度(以1~5分来量),分值越高表示认可程度越高。
表5-4 社交性与团结性维度水平
社交性 | 团结性 |
工作时,大家总是其乐融融 | 人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 |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总是相处和睦 | 在工作中有非常明确的行为守则 |
工作心情轻松,相互取乐 | 如果有人工作绩效太差,大家会马上处理 |
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 | 成功永远是第一位的 |
习惯相互审视批次地工作 | 善始善终,绝不会虎头蛇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