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构失败的原因

我们曾经为多个行业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复盘这些企业的重构过程,我们总结出企业重构失败的两项根本原因,我在此为大家逐一进行分析。

根本原因之一: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这一概念是由萨缪尔森提出来的。意即它是一种谬误,对局部说来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说它对总体而言也必然是对的。

体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中的一些部门围绕战略行动实施整体工作计划,而其他部门由于从“本位主义”出发,没有配合这些部门行动,结果必然导致企业整体战略行动失败,尤其是重构性的战略行动失败。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及时认识到企业整体战略行动中出现了“合成谬误”,企业发展就会陷入困境。

案例:波导、夏新、奥克斯进军汽车制造业,陷入“合成谬误”的陷阱

对一家企业适用的方法,对另一家企业而言未必适用。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企业很容易掉进“合成谬误”的陷阱。

2005年3月,以生产空调闻名的奥克斯公司在进军汽车制造市场一年多以后,宣布终止生产SUV和皮卡,全面退出汽车制造业。与奥克斯公司经历相似的还有波导和夏新这两家企业。2004年9月,波导公司决定撤资,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退出汽车制造领域的跨界企业。2005年年初,夏新公司也宣布退出这一领域。

伴随着这些公司逐步退出汽车制造市场,国内汽车制造业利润出现大幅滑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05年前两个月,国内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61.5%,尤其是整车制造业利润下降78.4%,亏损高达50%以上。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汽车价格不断走低,使得汽车制造业从以往的暴利行业转变为低利润行业。

此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2002—2003年,国内汽车制造市场出现井喷式行情,众多汽车制造行业以外的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以各种方式斥巨资进入汽车制造行业,美的、格林柯尔、奥克斯、夏新、波导等公司均在此列,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仅2003年,轿车整车制造企业就增加了12家。

短短两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有很多,这些汽车制造业以外的公司脱离自己原来的主营业务,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缺乏汽车制造经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银根紧缩,国家颁布新的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等等。除此以外,战略决策陷入“合成谬误”的陷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面对火爆的汽车制造市场,跃跃 欲试的跨界者是否冷静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我准备从汽车制造市场中分一杯羹的时候,还有多少企业也在打着同样的主意?”

值得庆幸的是奥克斯等企业及时退出汽车制造市场。就奥克斯公司而言,虽然为此交了一笔高达数千万元的“学费”,汽车“三包”政策规定:“制造商应当保证汽车产品停产后5年内继续提供修理的零部件,而销售商或者修理商也必须在保修期内为产品提供相关免费服务”,也就是说奥克斯公司必须为它已经销售的3000辆左右的汽车提供售后服务,但对于拥有55亿元总资产的奥克斯公司来说,汽车制造项目的经费投入较小,此时撤退,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当然,“合成谬误”的战略决策不只是发生在汽车制造行业,手机、PC、VCD机等制造领域都曾经上演过同样的事件。

企业在推行战略多元化,准备进军新行业的时候,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远见,而不只是针对当下的情况进行战略预判。

我们在研究案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合成谬误”的战略决策一般发生在正处于迅速成长期的行业之中。《孙子兵法》云:“凡事预则立。”企业陷入战略决策的“合成谬误”,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的总体供给情况缺乏科学的预测。之所以出现战略决策的“合成谬误”,是企业基于时间序列实施简单、直观推演的结果,而没有考虑到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选择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之前,对其需求前景的判断往往较为准确,但对其供给潜力往往估计过低,殊不知在自己看好这一行业的同时,还有众多的竞争对手持有同样的看法。可悲的是不少企业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而企业进军一个陌生的行业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待专用性资产投资完成之后,企业管理者才发现该行业的市场需求虽然旺盛,这个“赛道”却拥挤不堪,竞争对手纷至沓来,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继续在该行业内经营,需要面对白热化竞争,利润很低,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如果选择退出该市场,则面临着专用性资产的巨大损失。

根本原因之二:归因错误。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追溯原因的推理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观察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是人对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做出推论的一种认知过程。

在为一些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对于咨询智业机构最大的期待是复制行业内的成功案例,在选择咨询智业机构的时候,这些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该机构是否有行业内服务的成功案例,如果有,这些企业就愿意请这家咨询智业机构为自己提供服务。这就好比一个人发烧,其他人就断言他是感冒了。事实上,诸多因素会导致这个人发烧,比如伤口发炎会导致人发烧,积食也会导致人发烧,等等。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成功案例。

一些企业倒闭不是因为套用高深理论,而是因为不懂得基本常识。还有一些企业获得成功,其使用的“奇招”是被个别媒体“报道”出来的,专家“研究”出来的。

企业重构失败,主要是因为其经营管理团队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只想找到自我认同感,不注重实际情况,采用“拿来主义”,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