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广告投放的原则

王老吉的第一个广告片非常有格调,通篇没人说话,古钟悠远,最后字幕文字为“天地正气,王老吉”。

第二个广告片,吉庆之分,当然有王老吉。这两只广告看上去并不起眼,但都获得大奖。在那个时代,陈生就指定导演给红罐王老吉拍宣传片。一直选用一位对于镜头近乎变态痴迷的香港导演,所有广告片的片酬都在400万以上,参照国际品牌的标准执行。而当年娃哈哈最贵的一条片子才30万,此举一直被同行津津乐道。这一招也确实高明,因为王老吉的品牌认知,不管是字面,还是罐体包装,在众多饮料产品形象中,一直算比较土的。而高逼格的宣传片恰好能弥补观感差异,提升心理价位预期。

同时期在广州,以千里马为代表的摄影协会会员,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广告人。王老吉连续拍了三只广告片都获奖了。但受当时资金匮乏所制,投放金额几乎等同于片子价值。阳生(原市场总监,2010年成为全国常务总裁)为此还被陈生责备,陈强(广东的大区经理,后来的全国销售总监。---陶生调任到广药后提拔上来)和我将更多精力倾斜在更电视媒体,从此,埋下了全国媒体布局的种子。

当时想投香港台,隶属亚视和无线的本港和翡翠电视台,虽在广东地区有落地接收信号,但对于大陆节目都有删减。新闻及综艺节目滞后明显,只能播出过气的电视剧。

东莞有32个镇,各自分立,没有被普遍认可的市中心,棠下的人要么去深圳、广州甚至香港,绝不会去临近的管城镇。每个镇都有电台,剪播香港台的新闻和节目。每个镇的广电站成本很低,石隆镇电台一年的投放才20万元,但电视观众都以为是香港的广告,加上广告片的高品质、健康家庭永远相伴的主题,立马火透东莞,连广告中喝王老吉的日本小童星板岛大地,也跟着出了名,踏进了演艺圈。特殊国情下的低成本投放条件,抓住了电视媒体黄金效果的时段,果真是“广告一打,黄金万两”。

以我在加多宝多年的营销经验,摸索了广告投放三原则,绝对能让很多同行少走弯路。

第一,不要大张旗鼓地招标。这样等于让所有的媒体、广告公司和代理商等都知道你有钱,而且要定位一定的时间段。这样即使是形式再严苛的招标,也根本拿不到想要的底价。因为企业主动暴露预算后,大家就不会互相搏杀,你想让众狗抢骨头,但实际是众狗分骨头。只有让不同利益博弈的资源方暗中较劲,才会看到相互拆台,敌伤一千自损八百,也要拿下这单的时候,就是真正物超所值。

第二,不用费尽周折的找领导。越是旗舰型媒体资源单位,领导们都更注重政治斗争,而很少管具体业务。你绕了弯子,不只是欠了莫大的人情,说不定还会在领导做不到最佳效果的时候,有苦说不出。官本位思想在媒体界也形成了潜规则,许多企业都有所谓的领导价,但绝对不是最低价。只要领导打招呼了,象征性给个面子,但其他隐形的福利统统别想了。如果购买媒体,明码标价的时候,显性的并能算上账的永远都是公平的。正因为媒体采购有深不可测的规则和魅力,才是对企业花钱能力的莫大考验。

第三,一定不要跟媒体直接合作。有些人觉得直接从电视台直采可能更便宜。但媒体是一分钱一分货,买啥就是啥。4A去运作一分钱两份货的事。比如,3个亿预算,表面只花了6000万,但实际获得超过1亿元的回报。有强大的运营能力的4A公司,可以整合许多相关资源,可以从甲方角度,提出更多要求,也避免了与央视闹掰。4A存在的价值在于协调双方的关系,4A也能测算到达率、标段、投哪个时间段,出具相对精准的方案。而单一媒体只能提供厂家产品,即自身媒体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