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讲: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有家企业业绩很差,领导已经到了崩溃边缘,正巧一个项目招标,希望他们能应标。上吧,前期一点工作都没做过,成功的希望很小;不上吧,看需求少说也有500万元,万一成功,对公司就是一剂强心剂。做这个决策确实不容易,最后领导决定还是先和销售同事商量一下,下面摘录大家的发言如下:

甲:“作为销售,不能放过任何的机会,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销售就要迎难而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乙:“这个绝对不能上,闭着眼睛都知道,这种项目早就被人搞定了,你看标书写的,不是行内人代笔才怪。这样的项目纯属浪费时间,也浪费差旅费,有这个功夫还是到别的地方碰碰运气吧。”

丙:“干脆这样,我们随随便便写个应标书,报个能报的最低价,能拿下来当然好,拿不下来,也把对手的价格砸下来。咱们没戏,别人也别打算好过!”

案例中的项目希望非常小,就是友商做了局,让你去陪标的。不过,比陪标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是陪标的。现在假定我们有99%的可能性是陪标的,而且翻盘的机会很小,那怎么办呢?“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如果前面6个策略中的正面进攻或者搅局策略都无法实施,最后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至少有机会去做更有希望的项目。陆老师把它叫作终极大招,但实际上用这招的销售人员很少,前期投入太多,太多的沉没成本,销售倒有点像赌徒,不是及时止损而是孤注一掷投入更多的资源。

但是有的读者说了:希望渺茫不代表没有希望,万一不是你所想的,大家都没有做工作,投标就是实力较量呢?放弃岂不可惜!这不是没有可能,在公开招标的国家项目中会有这种情况,可以操纵的空间相对较小,同时企业本身的实力比较强,有可能中标。那么,在放弃前再做一件事,客户要求你回应标书时提出交换条件,表明在对项目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出具方案应答书是一种对客户不负责任的态度。希望了解相关领导的要求和想法,请对方费心为我们安排一下,球就在客户那边了,客户的反应通常有两个:同意或者不同意。如果同意,见机行事,用正面进攻或者搅局策略;不同意,可以选择放弃,但既然来了也不白来,可以选择这样做:

(1)报个低价,让友商难受;

(2)报个高价,体现我们公司品牌价值;

(3)按照客户的意思报价,因为客户说:这次配合一下,下次给我们机会;

(4)继续与客户搞好关系,为下个项目做铺垫;

(5)重在参与;

(6)碰碰运气,但不抱希望;

(7)直接拒绝。

即使拒绝也要礼貌地拒绝,你可以回复客户:感谢您的投标邀请。按照我公司的相关规定,在对贵公司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参与投标,有可能对双方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或者以时间不够为理由),本着对客户负责任的态度,无法参与此次投标,很遗憾,期待下次与您的合作。

8年前,我接到一个世界500强石油企业培训专员的电话,说有一个营销定制课程的项目,要求我们公司派人去谈一谈。与对方见面以后,了解到对方正在启动一个“培养内部培训师”的项目,需要根据他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定制一个《战略大客户管理》的内部培训课程。拜访快结束的时候,我对培训专员说:“这个项目与一般的培训还是不同的,而且时间比较紧,需求比较复杂,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我们正式提交方案前,是否安排与培训总监或销售总监见一面?”但是我的请求被对方拒绝了。因为是初次合作,我们还不是他们的正式供应商,还要求提供一大堆公司文件,非常麻烦。其实我在拜访以前了解了一下,这家公司目前有两家密切合作的供应商,且都是国际知名的培训公司。回去以后我考虑再三,正式通知对方:由于时间太紧,我公司决定退出此次项目的竞标。对方的培训专员非常诧异,很显然他从没有碰到这种情况。

第二天,我意外地接到他的上司——培训总监的电话,问我不参加竞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只能如实告诉他:“我们只是一个小公司,与贵公司也从来没有合作过,和你们目前的供应商相比并没有多少胜算。”我也很坦率地告诉对方:“最主要我们不想做备用人选,在不可能成功的项目上浪费我们的时间,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判断不出来,我们就不配给你们做营销培训了。”对方沉默了一会儿,问我能否再去一次公司,当面谈一下。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原来的两个供应商确实也参与了竞争,只是客户觉得在“战略大客户营销”这个模块上他们不太专业。听说我们公司是专业研究B2B营销模式的,因此请我们公司参与。不过,他们最大的顾虑还是我们不是他们体系里的供应商,对我们不太了解。对培训总监而言,选择目前的战略合作供应商也许不是最合适的,却是最安全省心的。培训总监也很坦率地说,其实在竞标前他心中已经有内定的人选了。鉴于我们确实表现得非常专业,培训总监最后还是选择和我们合作,不过并没有直接和我们签合同,而是指定我们公司成为目前体系内供应商的分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其中一个模块,这样做对他而言是最安全的。当然,我们完全是正常的报价,最后项目我们做得非常成功,客户相当满意。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后来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正式供应商,以后的合作就顺利多了,8年来我们一直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培训供应商。

总结:

项目中如果确实是陪标,而且翻盘的机会很小,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至少有机会去做更有希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