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推动下的招商掩盖了招商的市场行为特性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充分激发了各开发区集聚招商资源、攻坚克难的能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招商引资必须依托行政强有力的推动。但是,由于片面强调行政推动,停留在行政推动,满足于层层下达指标,而在招商队伍建设、招商网络建设、招商产业研究等需要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上还比较薄弱。专业招商力量和招商能力的薄弱,一方面导致盲目引进了一些附加值低的中、小项目;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集聚,部分园区对招商工作开始感到迷惑、彷徨、误解,甚至有招商人员私下埋怨和指责。转变招商行政推进方式,还招商引资的市场行为特性,切实依托产业、平台、资金的有机结合,打造园区招商引资的生态链,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招选优质项目的途径和方法势在必行。
2、资源招商、政策优惠阻碍了产业招商能力的发挥
由于各地开发区数量众多,同质现象严重,投资项目普遍是僧多粥少,导致各园区在项目洽谈时都把政策优惠发挥到了极致。在要素价格空间不再,财税优惠变得透明的今天,园区的投资开发和招商营运模式必须创新。对于一些产业集聚尚未完成的开发区更是如此。
3、粗放式低端招商削弱了招引高端产业项目的能力
随着我国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和高铁时代的到来,区域之间的交通壁垒逐渐打破,使得很多原本交通相对闭塞的地区同样可以融入最前沿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型、贡献份额大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上产业园区应有所作为,不要再被传统的粗放式低端产业束缚,而要在高端产业领域的招商上寻求突破。
4、无序竞争、同质竞争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
开发区众多,区域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导致公共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拼优惠政策,拼资源要素价格。导致有限的资源要素和土地利用率不高,有些投资项目土地“征而不用”、“征多少用”,有些项目甚至演变成标准厂房的出租者。
5、产业地产以产业之名行地产之实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大力争相发展园区经济,很多房地产商、商业地产商、电商以及大型产业商都渗透到了园区的产业地产中。但是产业地产真的能“异地复制”吗?产业地产投资经营人究竟有多少客户资源能调动,企业真的愿意随产业地产集团“南征北战”吗?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有机组织形式,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产业园区的重点在于产业,而非地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