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努力让自己成为“三家”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对于公文写作来说,尽管很难、压力很大,但既然从事这项工作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决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写了多年依然处于懵懂状态,依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一套理念和技法。

所以,我认为从事公文写作,应努力深化这方面的造诣,努力成为理论方面的“专家”、写作方面的“行家”和社会百科的“杂家”。这就需要保持专注定力,真正做到“把工作当事业去追求、把写作当学问去研究、把文章当艺术去雕琢”。

成为理论研究的“专家”、公文写作的“行家”和社会百科的“杂家”并非易事,但如果一旦有了这样的目标,就有了一种“拼”的精神和“进”的姿态,就能指导我们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迈进。

1.理论研究“专家”

我们知道,公文最鲜明的特性是政治性。因此,这里的理论主要是指政治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需要系统地研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著作,只有学深悟透,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2.公文写作“行家”

从公文文种看,有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其中,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不过六七个文种。所谓公文写作“行家”,就是既要善于写好公文,又要善于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等关于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包括具体到每一个公文文种的特点、体例、要素、格式、行文关系,以及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拿到一篇文稿,能迅速发现其优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立意见。

3.社会百科“杂家”

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公文写作涉及面广,好文章是写作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反映。社会百科知识是写好公文的“助推器”和“锦上花”。这就需要在练就“专”的同时,还要注重“广”的积累,全方位、各方面加强学习积累,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广泛涉猎哲学、文学、历史、经济、法律、管理、信息、逻辑、统计等知识,不断武装头脑、丰富知识、增加阅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一到用时便能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