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参加咨询的是一家有30年历史的法律顾问公司。公司的创始人在30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专门为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服务。他们的客户范围非常广,涉及各个行业的很多上市公司和超大型企业。
公司的客户主要来源于长期经营中,创始人与客户建立的良好关系。很多公司在规模还很小的时候,就聘请事务所的创始人做企业的法律顾问。
后来,随着规模的增大,法律事务所逐步发展成法律顾问公司。同时,老一代的事务所合伙人临近退休,公司管理管理层面临更替的问题。为了确保管理层顺利交班,在宣布退休之前,合伙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目前服务的企业级客户进行一次调研,以便了解客户持续选择公司法律顾问服务的核心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企业客户是因为法律顾问公司最初几个著名的合伙人才选择合作的。假设这些合伙人退休,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企业客户表示会考虑更换为自己服务的法律顾问。
这个调查结果虽然不出乎意料,但让法律顾问公司的管理者忧心忡忡。
“我们这家法律顾问公司之前是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事务所是由几位在中国法律界享有极佳名声的大牌律师成立的。
“其中一位律师,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创办事务所已经30年了,如今他70岁了,实在不想继续管理公司。公司股东建议我来承担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但我们的企业级客户却认为,他们之所以选择我们做法律顾问,主要原因是事务所之前的老律师。
“这些资深律师在法律界经验老到、人脉深厚,企业客户认为他们的存在能确保企业在出现法律问题时得到妥善解决。如果法律服务公司没有他们,法律服务会受到影响。
“父亲和其他叔辈在法律界声名赫赫,为公司赢得了不少客户的青睐。一旦他们退休,对公司的影响极大。”
“现在为客户在一线提供服务的人中,还有您说的叔辈资深律师吗?”
“这个问题问到重点了。其实,这么多年来,叔辈们早就不怎么直接参与官司了。但客户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这些叔辈的个人品牌其实就是公司的牌子。如果叔辈们不参与公司管理,我们的品牌价值就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叔辈们已经没怎么参与一线的法律服务了,但公司也没有即时对外公布这一信息,是不是?”
“没错,公司也一直想借用叔辈们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来获得客户的支持。很多客户都跟公司合作十多年了,我们当时没有及时对外公布叔辈们隐退的消息,也是想稳住订单。”
“不过,这也证明了公司的服务水平没有下降。否则,叔辈们不参与一线的服务了,客户应该早就感觉到了。”
“没错,其实我们早就做了准备。将以往的案件,尤其是复杂特殊的案件做成了案例库,用于培养年轻律师。这项工作做了7年多了,当时的培训是由叔辈们亲自主持的,如今前期参与培训的资深律师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向客户尝试披露这些信息呢?”
“我们就是担心会影响签订合同。”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