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反思讲师呈现

讲师/培训师是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员的人,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有的是课程的设计开发者。讲师呈现得好坏,首先取决于课程设计本身,包括内容和活动设计;其次对课程的熟练程度;最后对学员的了解程度。

设计好是呈现好的根本,所以课程内容是讲师呈现好的根本,教学活动是讲师呈现好的催化剂。当然,讲师的基本功是呈现的基础,就像楼房的地基,基本功越扎实,呈现越从容。

想一想:讲师呈现水平高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学员体验

B.​ 课程目标

C.​ 课程内容

D.​ 学习活动

E.​ 个人状态

讲师呈现水平的高低,从高到低的排序是从关注学员体验、关注课程目标、关注课程内容、关注学习活动、关注个人状态五个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员体验:讲师呈现是为了帮助学员不仅习得知识和技能,还有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做到关注学习体验,至少意味着讲师对自己的基本功拥有自信、对教学活动了如指掌,对教学内容轻车熟路,对教学目标实现胸有成竹,对学员的学习体验引导游刃有余。在我看来做到这样也算讲师呈现的最高层次了。

举例:关注学员体验的讲师会赢得学员的信赖和尊重,课程结束后,会有学员走到讲师面前探讨问题,甚至索要联系方式。关注学员体验的课堂,现场气氛融洽,学员学习状态高涨,讲师传授知识和技能非常从容,是一次对话,甚至是心灵的对话。

关注课程目标:讲师时刻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所做的一切都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尤其是学员的学习目标。课程结束后,至少能够清晰地看到学员都实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举例:学习五四课程设计开发模型后,每位学员便完成了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而且满足了交付实施的条件。

关注课程内容:讲师时刻关注教学内容,讲得是否全面、是否到位,学员理解是否全面、是否到位。过于关注内容,有时会忽略教学目标、学员,所以关注内容没有错,关键是要聚焦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专业课程方面的讲师容易陷入教学内容,讲得非常清楚并不意味着学员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在关注内容的同时,需要关注学员、关注教学目标。

举例:如果在课堂上培训师讲解非常多,说明讲师在更多地关注内容。

关注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传授教学内容的方式,听、说、读、写、看、讲、做等都是常见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辅助知识技能有效传递的,不同的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的传递效果是有所不同的。教学活动就像平时乘坐的交通工具,而教学内容就像乘坐交通工具的人,教学目标便是目的地。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成本、体验均会有所不同。

其实授课也是如此,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活动,知识技能传递效果也大不相同。就像选择交通工具,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而不一定是看上去最好的教学活动,毕竟教学活动不是教学的全部。

教学活动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当只关注或过多关注教学活动时,会减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关注,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授课经验不是特别丰富的讲师,容易在教学活动上下功夫,没有教学内容支撑的教学活动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效匹配才是最有价值的。

举例:非常形象的比喻便是拓展活动,拓展活动不是目的,而通过拓展活动让学员认识到协作、信任、突破等带来的非凡影响。

关注个人状态:讲师讲得热火朝天,学员无动于衷,自嗨型讲师只关注自己,很多没有互动的演讲便是典型的关注自己。职场上的课程不看讲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员学了什么、学了多少。

反思讲师呈现通常有两种比较实用的策略。一是自我发现;二是学员反馈。如果是自我发现,培训师在呈现过程中随时根据自我感知及时记录到讲师手册中的第四部分改进建议中,以便课后迭代教学效果。

(1)自我发现

表5-2 改进建议(示例)

讲师在使用本手册过程中如发现任何错误或有更好的建议,请将具体的内容记录在如下位置,以便反馈给某某机构负责该课程修订的课程负责人进行完善。

位置

页码

问题

修改建议

开场

第1模块

第2模块

第3模块

……

收场

(2)学员反馈

表5-3 课程评估表(示例)

评估内容

极佳

非常满意

满意

普通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

课程内容

内容符合工作需要

课程内容充实

个人状态

课程时间

教学准备

课程认识程度

学员体验

鼓励学员参与

教学活动

培训方式

教学技巧

课程的收获与行动

课程的建议

本节要点:在反思讲师呈现时,重点关注学员体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个人状态,主要的方式有自我发现和学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