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HR朋友问我,是去大企业工作好,还是去小企业工作好。这个问题,很难做标准化回答。其实,在大企业与小企业工作的感觉,是有很大差别的。
(1)大小之间,冷暖自知
大企业稳定、规范,但相对节奏偏慢、流程复杂,可能关系也复杂,高度内卷。我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就是企业内部关系的复杂程度与其成立时间长短成正比。这背后的道理,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就像一棵树逐步长起来了,它地下的根也在不断的延伸,扩展得越来越广,“盘根错节”很多,有的“根”甚至有久远的历史,你已经无法梳理清楚了。
因此,当你考虑去大企业的时候,要考虑好这一点,里面可能有着很深的人际根脉,需要你时刻留心应对。当然,如果一家企业很早就有了职业化、流程化管理意识,较早实现了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并树立了规范的价值观、用人观,并有良好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也可能会避免进入关系纵横交错的局面,而是进入一种“法治”而非“人治”的职业化管理阶段。
而小企业,相对简单,灵活,节奏快,但可能处在野蛮生长的状态,挑战性大,机会多。在小企业工作,更多要适应变化,因为市场、行业、内部业务与人员都可能在迅速发生变化,对员工个体也会是有冲击的。
有些变化是良性的,比如行业政策的利好、公司的快速发展,都给个人职业快速发展提供的机会;而有些变化是负面的,比如行业性的冲击、公司经营不佳等,给个人职业带来非预期的变动,因为小企业很多仍处在生存状态,现金流紧张,容易因为市场、客户的变化产生波动。
小企业更关注个体,因为人不多,每一个个体都是成本,个体的价值创造对公司的影响,相对大企业要大得多。所以,小企业会出现“人盯人”的情况,你的价值产出时刻会被评估,成本与产出比是小企业经常琢磨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薪酬较高的管理岗位,因为高薪的人凤毛麟角,在小企业就会特别受关注,你是否达到了给你这个薪酬应有的产出;而在大企业,可能这样的薪酬不算什么,一抓一大把。
(2)商业气息的差异
在小企业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你离市场、离商业特别近,市场的信息、压力很容易传导到内部各个部门,你可以嗅到最新的市场气息,感知到市场的“水温”,这对培养商业意识是很有好处的。这里也有一个小发现,越小的经营组织或个体,对市场、商业的感知越直接、越敏锐、越综合,比如一个出租车司机可以给你讲经济学,街边小摊贩也可以给你讲一套商业逻辑。
所以,当你在小企业的时候,要抓住时机,好好培养你的商业意识、经营意识,错过了时间窗,到了大企业,可能你就没这个机会了。因为在大企业,决策层绝对是少数,大多数能影响公司决策的人,都是很早进入公司的元老,新员工、新进管理者很难“逆袭”成为决策层,更多还是执行的角色。
(3)大小企业对HR的需求
大企业与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大企业注重大的人力资源框架、人力资源变革、人力资源项目,更多是一些规范性管理、体系性建设的工作。
具体工作上,大企业关注的事情,比如批量人才引进、干部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绩效薪酬方案(尤其是对经营单元的激励),他们更关注长效管理机制,考虑中长期的事情较多。在大企业做人力资源,能够培养你的体系性、框架性思考以及方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当然这是对COE岗位而言;对于非COE岗位,更多的培养的还是落地执行能力、服务业务能力。
而小企业,看重短期的人员补充,开展适配业务需要的专业培训,以及基础的管理培训、通用职业素养培训,进行基础的绩效管理动作落地,还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员工关系事件也是经常需要面对的。在小企业做人力资源,更多锻炼你的是支持与配合业务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的是快速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因为可能没有特别专业的人去教你,需要你自行研究与创新)。
在小企业,你的自由度会更大一些,很多你做的事情,都是你自己想干的、自己提出来的,而不是公司领导要求的,你会有更多的成就感。有的小企业,正在思考人力资源的价值,人力资源的基础理念、基础体系如何构建,HR问题诊断等问题。比如最近我和一位HR友人沟通,他接触较多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的HR现状,引发了他的若干思考:
如何帮助老板建立HR理念和HR体系基础?
有没有适合中小企业的HR的流程制度清单?
一家20人左右的创业型企业,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如何加强人的思考?
对于一家120人的企业,如何进行HR诊断?
以上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的现实思考,要想真正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一定要深入他们的业务场景,了解他们的切身痛点,结合企业当期阶段的发展特征、资源状态、人员状况等进行适配性的方案输出,切不可以大企业的规范运作直接导入。
如果有机会的话,建议做HR的朋友,都经历一下大企业、小企业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成长。你的思考、你的能力都会更加全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