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是分析框架,也是战术框架。哪怕没有营销实践经历的学生,按照4P框架也能分析得像模像样。
新营销也需要这样的分析框架和战术落地框架。新营销的四个关键词是:场景、IP、社群、传播。这四个关键词构成了新营销的战术框架。
场景是产品逻辑,IP是品牌逻辑,社群是连接逻辑,传播是营销逻辑。
其中,传播是新营销的核心概念,用场景、IP和社群替代4P,而不是直接用4P框架,就是因为它们均与传播相关。
场景中的情绪是传播的内容创意源泉,IP是自带传播势能的人格化标签,社群是打通三度空间,实现全网传播的路由器。
新营销的框架体系,最后实现的是“一切皆可传播”,用传播改变认知,形成交易和关系。
场景
场景是新营销的产品逻辑。
场景研究,意味着营销不仅要研究消费者,还要研究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需求是变化的,如同喝酒,可以是白酒、红酒、葡萄酒、啤酒、调饮酒等。
以我目前实践新营销的体会,一个好产品必须达到三个标准:有粉丝,有传播性,有场景。
粉丝不一定是消费者,但一定是支持者,支持的主要表现是通过传播影响他人。一款产品,不怕有人黑,就怕没粉丝。“有黑有粉”是小众产品典型的特征。比如,有些做茶的说“喜茶和小罐茶不懂茶”,有些做酒的说“江小白不懂酒”,但并不妨碍他们有大量粉丝。
赢得粉丝喜爱,不讨好所有消费者。做少数人的首选,不做多数人的第二选择、第三选择。这是产品粉丝化的基本要求。
粉丝的支持表现为传播,如果产品本身有传播性,就更加有利于传播。所以,给产品赋以传播属性,就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品研发的新要求。
产品要有场景,即假设消费者在什么环境下消费,如何与消费场景协同。江小白“拾人饮”就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团建酒”,“团建”就是“拾人饮”的场景。传统中国茶的场景是家庭和办公场所,而小罐茶的场景是出差旅行等移动场景、方便场景。
产品的场景逻辑,还表现在场景是有特定情绪的,而情绪具备互联网传播性,是互联网传播内容生产的内容源泉。
场景对新营销的重要性,可以从四个角度理解:场景商机、场景标配、场景情绪、互联网新场景。
第一,场景是消费洞察后的新商机。
先举两个场景化的例子。
小罐茶2017年很火,近10亿元的销售额,成立两年即进入中国茶叶第一阵营。如果不是受产能限制,销量可能会更大。
有的老茶人不服,认为不就是换个小包装吗。其实,那是没理解小罐茶的场景逻辑。
小罐茶的产品逻辑,就是发现了一个新场景:外出旅行怎么方便地喝好茶。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是个茶友,出差带茶不方便,所以他发现了一个新场景:小罐方便携带,一罐就是一泡,方便。
相比仪式感很强的工夫茶、茶文化,小罐茶的产品逻辑是:方便喝好茶。
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是提升整个行业空间的巨大机会,是一个可以与家庭、办公场所和茶饮店并列的大场景。
再以江小白为例。江小白的场景是“四小场景”: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江小白提供的是“新生代场景解决方案”。既然是新生代场景,那么对产品的需求就与老酒友不同。一个新生代表示,传统白酒场景是“海喝”,新生代场景是“嗨喝”。场景不同,对品质特征的要求也不同。
场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营销角度的场景研究,不是研究产品的核心功能,而是产品的表现形式,以及产品如何与消费者发生联系,形成体验,表现情绪,获得满足。
吴声在《场景革命》里有这样两句话:“这是一个由所有人的小时代组成的大时代,流行更加网格化。”“一个引爆场景对于另外特征的社群可能意味着无感、漠然、可忽略。”
场景细分正在替代客情细分,成为新的细分主要方式。新产品,不再瞄准大众和特定人群,而是特定场景。
客情细分,研究特定人群的所有需求;场景细分,研究所有人群的特定需求。
客情细分假设:人在不同的时间、场景有相似的需求;场景细分假设:不同的人群在相同的场景有相似的需求。
传统营销的某些成功案例也可以用场景解释。比如雀巢和麦氏咖啡,同期进入中国,刚开始势头都不错。但雀巢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咖啡消费场景:一是礼品,二是茶歇时间。特别是茶歇时间,雀巢咖啡已经是标配了。中国没有咖啡文化,但是可以占领特殊场景,礼品装和小袋装雀巢,就是基于场景的产品逻辑。
第二,场景标配是场景营销的最高境界。
王老吉成为“火锅标配”,红牛成为“出长途标配”,可口可乐是“西式快餐标配”。
场景标配就是,只要进入特定场景,马上想起它。用定位理论的原理描述就是:占领特定场景的消费心智。
成为特定场景的第一选择,而不是备胎(第二选择、第三选择),这就是场景营销的目标。
第三,场景情绪是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创意之源。
场景有情绪,情绪可传播。在场景中,喜怒哀乐都是情绪。
以场景情绪生成传播内容,是内容生产持续的创意源泉。江小白的表达瓶、文案就表达了场景情绪。
情绪满足,这是在丰裕时代满足消费者的方式。发现场景情绪,形成情绪化体验,获得心理满足。有时候,贩卖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沉浸在场景中的情绪。
不同的品类,表达的情绪属性不同。白酒表达的是情绪,饮料表达的是情趣,礼品表达的是情谊。这就是场景情绪发现。
第四,互联网场景的本质是占用时间。
场景的本质是时间占有,而手机正在占有更多的时间。
移动手机的普及,手机成为线下场景进入虚拟场景的入口。“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以前,相同的时空就在相同的场景。现在,是每个人在相同时空却在不同的场景。玩手机的时间有多长,在虚拟空间的时间就有多长。
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超级入口,比如微信、QQ、视频、游戏等;
二是支付场景,比如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滴滴、共享单车等。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新场景还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