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门口的“在地直商”策略

家门口的“在地直商”模式”,是在企业所在地,你的根据地要采取“直接运营的商业模式”。

每一个企业都在某一个地方诞生,很多农牧业合作社所在地都是在某个大城市的周边、郊区,或者小城市的周边,离你最近的城市就算是你的根据地市场。

如果你的基地或企业可能是A省区的,但是你的企业却距离其他省区的某个城市更接近,那就更好了,这两个城市都可以作为你的根据地市场。

做农业讲究“一亩三分地”,那么你的根据地市场就是你的“一亩三分地”,你的根据地市场一定要做好。

(一)要十分重视根据地市场

如果你的根据地市场附近的城市大、人口多、市场容量大,只依靠一个根据地市场企业也能活得很好,比如上海、广州、深圳周边的农牧业企业就有发展得好的基础。

但是大多数农牧业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都距离大城市较远,周边并没有特别大的城市和本地市场。就算这样,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本地市场。因为对于很多小微企业来讲,由于产品没有绝对的差异化,也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我们更应该努力先把根据地市场做好,一定要重视。

我接触过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他们认为本地市场小,没有可做性,希望“墙内开花墙外香”,就天天在外边跑,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

(二)认真、扎实、透彻的经营运作

首先要在根据地市场打造品牌。很多小微企业不重视本地市场,能销售的就自然销售。把本地市场当作我们的重要的一个起点市场,应该在根据地市场做长远的规划。

通过本地市场,可以建立一个样板市场,或者当成一个爆发点。通过当地的消费者、政府行政部门、社会关系,建立一个本地化的基础,我们在向外扩展的时候,就有一个故事可讲,说明我们在产品营销、品牌打造上有经验、有基础,可以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组建团队或寻找合作伙伴

根据地市场,“麻雀虽小,也要五脏俱全”。没有人是不行的,要组建团队,不一定是几十人、上百人的团队,三五个人也可以。除了在根据地做营销、做市场拓展,还要协调政府部门、行政主管单位及其他社会关系。

大多数农牧产品都涉及民生,我们要通过根据地市场的开发,搜集第一批真实用户的反馈,形成对产品改进的意见。

如果你没有能力组建团队,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这个市场,那就找合作伙伴。就是传统意义上讲的线下经销商或者有很好的根据地资源,比如当地有200家连锁小超市,或者有十几个连锁饭店,找一两个或者几个合作伙伴都可以,寻找那些认可你的产品,认可你的人的人合作。

还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寻找合作伙伴,比如合资成立股份制公司,或者成立一个销售公司。如果涉及合伙成立公司,那么这个人必须跟你志同道合、品行好,或者先合作一段时间,合作愉快,互相认可,就进一步深度合作。

(四)探索多种营销模式

1.开店

如果资金实力还可以,或者可以跟别人合作融资,在根据地市场可以开线下的门店,比如农产品的专卖店,或者是产品销售+产品体验的新零售门店。

你是做米面粮油的,可以延伸开杂粮快餐店;你是种植马铃薯的,可以开设炸薯条的快餐店,或者开设酸辣粉条的连锁店。

2.大客户

开发根据地市场的大客户、团购客户、企事业单位,每个地方都有大型的企业,比如电力、石油,银行、保险公司等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还有行政单位的食堂、单位集中采购,都可以努力开发。

3.战略合作

每个地方都有本土的连锁店,可以跟他们形成战略合作,或成为其独家的产品供应商。

4.旅游客户

很多地方都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做宣传、开发景区,吸引各地游客,这就形成了一个针对外地旅游人群的旅游产品营销的市场,我们一般叫“特产”。比如去西藏和青海,有牦牛肉;到内蒙古有牛羊肉和奶制品;到沿海地区,就有丰富的海产品。要抓住旅游旺季市场,可以跟旅游行业的渠道服务商、酒店、旅游特产店等合作。

可以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就是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特产,还可以推出针对旅游特产的礼品,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导游强行推销品质低、质量差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游客会主动购买能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高档礼品、纪念品。想做好这个也是一样的,拿出专门的时间、精力和人来做这件事情。

5.提高社会效益

无论你的根据地市场的“经济效益”如何,要努力打造根据地市场的“社会效益”。我们在本地市场一定要提高知名度,提升社会效益,提升品牌影响力,因为这会带来很多其他方面的回报,比如政府支持,当地企业招投标和采购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还有贷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