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高手的竞争舞台

中国市场经济的历史非常短,在过去企业竞争的决定因素里面,产品、渠道、执行力、价格、广告、促销等技术性的因素,都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机会、资源等企业之外的外在因素,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以后。我们明显地发现,只依靠机会和获得的资源,尤其是还仅仅限于企业内部要素的优化,已经很难决定企业真正的胜负。

我们可以举几个案例看一下。比如价格战,价格战实际上一直是中国企业致胜市场的法宝,“中国制造”可以说80%是在以价格为导向进行竞争。在家电行业,长虹发起的价格战成就了长虹,但实际上也毁了长虹。格兰仕的价格战却让格兰仕不仅成为中国微波炉的行业老大,而且成为世界微波炉的行业老大。为什么同样是价格战,在不同的企业身上会发生不同的效力?

再看渠道,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里面制胜的核心因素,主要是靠渠道。同样是以渠道制胜的企业,娃哈哈的宗庆后今天能够成为中国的首富,而汇源、农夫山泉却没有成为行业的老大,更不要说首富。难道说汇源、农夫山泉的产品比娃哈哈差吗?他们也在做渠道,为什么做渠道的效能会不一样?

再看产品。在植物蛋白饮品的大市场里面,日常饮用最大量的豆奶包括其他植物蛋白的产品,都没有成为行业的主要消费产品,而我们不经常喝的产品,像王老吉的凉茶、露露的杏仁露、椰树的椰汁,反而成了市场里的佼佼者。豆奶、玉米汁为什么它们没有机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广告战。秦池的广告战号称,开进去一辆桑塔纳,开出来一辆奥迪。结果秦池不到三年就成为白酒行业的一颗流星。口子窖、郎酒、洋河蓝色经典,甚至高炉家酒、迎驾贡酒、稻花香、金六福、白云边等,都成为近五年来白酒行业的新星,央视广告的投入成为品牌爆发性崛起的关键驱动力。为什么不同的企业运用同样的战术手段它的效果会不同?这些白酒企业在崛起之前的品牌、渠道等资源比秦池高多少呢?

再说执行力。中国企业非常迷信执行力。同样依赖执行力的渠道模式,执行力效能不同的企业,结果不一样。比如同样是深度分销模式的太子奶和金丝猴,两家同样是在全国设置了一百多个办事处。但是太子奶今天已经走到了要清盘的地步,而金丝猴顺利地实现了十亿品牌的道路,并且仍然在持续稳健增长,能够与世界的糖果企业德芙和阿尔卑斯来同台竞技。

我们的结论是,决定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已经不是过去所谈的产品、渠道、价格、广告等简单要素的单独或组合式使用,而是要从行业的高度,以产业市场来作为企业战略的起点,才能够真正使战术手段发挥真正的效能。

战略、企业的背后是人,即企业家。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品牌之争、企业之争的背后,都是企业家之争,即以CEO为核心的经营团队之争。决定企业家能力的,是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与运营能力。因此,决定今天企业在市场里胜负的,是企业家的行业高手思维及行为能力。

今天的竞争已经转变为行业高手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