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作为独立概念成为中国商界显学,风险投资(VC)与新经济创业潮的推动是关键。在《赢在中国》赛场上,当马云、俞敏洪、史玉柱等商界大佬问创业者“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在创立自己企业的时候,并没有规划清晰的商业模式,甚至都还没有把商业模式作为口头禅。
史蒂夫·保罗·乔布斯在创造iPod时,没有考虑这么复杂,他要为“音乐迷”(他本人就是)创造一款时尚的大容量(容纳5000首乐曲,多么疯狂的想法)的音乐播放器。即使在创造iTunes时,他也只是想要提供一个合法的、低成本的正版音乐下载渠道,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平台,就像马云做淘宝网时发明的诚信通、支付宝都是被逼出来的创新,而不是创立阿里巴巴时就已形成的商业模式。
提示这个被人忽略的现象,是想说明以下与商业模式有关的错误观念:
(1)商业模式描述不清晰,说明项目不靠谱,不会成功;
(2)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决胜的关键要素;
(3)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获得风投青睐的法宝。
当年在历届《赢在中国》上侃侃而谈的优胜者,如今并没诞生一个新的阿里巴巴、脑白金、新东方的迹象。最早复制Groupon模式的第一季《赢在中国》十二强选手任春雷创办的团宝网,2年净亏损近4亿元,正处于生死边缘。
这并不是说商业模式没有价值,而是借这个事实厘清中国商界对商业模式认知的基本概念:商业模式反映企业的经营逻辑,但并不一定要先“估量”清楚商业模式,然后才能做建设好企业。
我们能够从任何一家成功企业分析总结出一种商业模式,但并非一种商业模式造就了一家成功企业,这两者完全是不对等的逻辑关系。
不是有种好的商业模式,甚至包括所谓的关键投入(好的团队),公司就一定会成功,关键成功要素(KSF)从来不是所有企业都通用的单一及组合要素,如商业模式、定位等概念,商业模式只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里的因素之一。
为何累计亏损近5亿美金的Groupon能实现IPO,成为市值比肩Google的互联网公司,而亏损4亿人民币的团宝网要倒下呢?显然不是两者商业模式不同,或中国团购市场太小导致。倒下的原因既不是团宝网先烧钱后盈利的经营模式犯了天条,也不是管理水平的差异,更不是投资人有眼无珠,只能说中国团购“时运不济”:2011年中国概念股遭到大规模狙击,加上Groupon上市后股价疲软,对于A2C(美国至中国)式的商业模式复制型企业,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失去兴趣,一个业绩阴晴不定的Groupon就够投资者烦心的了。
重要的现实是,创新性的企业实践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相反。真正创新的商业模式无不带有不可预估性,能够描述清楚的商业模式大多是平庸的“山寨式创新”,潜力有限。商业模式的创新才会带动企业的进步,甚至是无法预料的进步。
除了市值5000亿美金、现金贮备800多亿美金富可敌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Salesforce等创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也不能因为市场波动,就将商业模式扔入废纸篓。商业模式的理论因新经济(互联网)而成为显学,但商业模式在所有行业都在发挥“增长加速器”的作用,那些敢于打破行业领导者的垄断及其商业模式的企业,正在成为产业格局的新生力量。
Amazon的电子阅读产业链对传统出版产业链的改造,不仅形成出版社与Amazon电子出版的利益分成模式,而且个人作者也可以绕过传统的出版社、书店在Amazon系统上实现个人出版,内容的创新带动Kindle电子书与Kindle Fire平板电脑销量的暴增。
宣称与Amazon相同商业模式的盛大文学,由于内容仅限于网络文学,受众面过窄,使盛大电子阅读器Bambook(锦书)的销量不温不火。而偏重硬件的汉王电纸书,由于缺乏电子阅读内容的支持,加上错误的产品价格定位,正陷入巨大的亏损之中。
商业模式存在“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实问题,说明即使相同商业模式也需要商业环境、企业资源和经营战略的支撑。Salesforce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并没有创造新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只是让CRM从SAP公司、ORACLE(甲骨文公司)等巨头的垄断中,变成任何企业都可以低成本获得的管理工具,大幅降低了管理软件的使用门槛。Salesforce创导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已风行全球,在中国落地依然困难重重。
商业模式的魅力与魅惑同样巨大而真实,这需要我们从更加科学、务实的角度解剖商业模式这个“魔方”究竟与企业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而是真实地厘清商业模式与企业发展、企业进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