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企业负责公众号管理、内刊编辑、网站、企业宣传等工作,不可避免要接触消息和通讯。消息,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的新闻体裁。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一篇消息写得好不好,判断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好的消息,就是读一次就能理解的消息。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得站在受众立场上思考和写作,要对新闻事实有充分把握,并且条理清晰地把信息呈现给受众。
一、消息写作的3大要求
消息有“一次性消费”的特点,人们如果提前从其他渠道知道了,这则消息就失去了主要功能和价值。
因此,消息写作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时效性
消息的时效性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体现:新鲜、快速、简短
要做到新鲜,要加强当日新闻、即时新闻、突发新闻的采写。将新闻发生的时间与它传播出去的时间差做到最小。新闻越新鲜,越受读者欢迎。比如,公司召开重大会议,可以在会议一开场就发布一则即时消息,主要突出会议的主题。
快速包括写作要快、发新闻要快。写作快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新闻敏感度,能够快速挖掘新闻、具有娴熟的新闻写作技能,并且要学会写短新闻。
短小精炼的消息报道对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具有重大意义。将新闻写短的方法包括:提取精华、一事一报、选材典型等。
消息写作的第二个要求:好奇心
不能勾起读者好奇心的消息不是好消息
潇湘晨报2022年6月16日以《围观!“出差”十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做哪些工作?》为标题,找了一个“太空出差做什么工作”的角度,吸引读者。
消息写作要勾起读者好奇心,可以自带疑问,比如《中国电信每月送10G流量,居然还免月租?》;还可以颠覆常识,留有悬念,比如《广东高考结束!家长们终于解放了,但是……》;还可以运用“一惊一乍”的表现手法,比如《天了噜,泪崩,芭比Q了,惊呆了,绝密,天哪……》。
消息写作的第三个要求:可读性
消息要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下去,这就是可读性。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而且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实说话,读者容易对这样的事实产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样的事实。新闻要写“活”,要富有感染力。可以和具体相结合,越是具体的新闻往往越生动。新闻报道要突出“人”,这是让新闻“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新闻的结构也要注意谋篇布局,要具有戏剧性和冲突性。
同时,新闻报道要写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首先不能打“新闻官腔”,不能把没有经过采访,没有经过任何消化的材料直接进行加工和改写。其次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和人们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的内容。
6-6:新闻消息的内容4要素
二、消息标题的写作
消息的标题主要包括齐全式、单标题、引正式、正副式、双主题式。
齐全式指标题同时包含引题、正题、副题3个要素。引题,用于交待形势,说明背景,引出主题。正题,是标题的中心,最主要事实和思想的概括。副题,一般是对正题的补充。
比如以下这则新闻标题:
提升花木产业 繁荣花木文化 打响花木品牌
中国(夏溪)花木节惊艳绽放
全国各地2000多家参展企业共赴花木盛宴
单标题比较常见,就是用一句话做标题,比如《得了甲流就要吃抗病毒药吗?这些知识Get起来!》。
引正式,就是标题含有引题和正题。比如:
(引题)衬衣短裙出场 冷饮墨镜抢手
(正题)上海早春高温百年罕见
正副式,标题包含正题和副题。比如:
(正题)南水北调天津段通过验收
(副题)引滦入津30年,累计供水225亿立方米
双主题式,标题包含两重主题。比如:
(主)美恢复对朝粮食援助
(主)韩希望与朝签订合约
三、导语应该这样写,才能导出精彩!
会不会写消息,除了看标题,真功夫还得看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精华,它在消息的开头,需要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唤起读者兴趣。
“本报讯 某集团总经办主持召开第三次技术创新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集团董事长、集团总经理……集团一直坚持……的战略思想……”这样的导语是不是很熟悉?虽然高度概括,但是内容空洞。
消息的导语有很多写法,具体来说,可以用直陈式导语、描述式导语、评述式导语、橱窗式导语和修辞式导语。
直陈式导语最常见,即以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简洁明了把最重要的事实写进导语,其它事实留给正文阐述和补充。比如新京报2023年12月9日发布的消息《东航一航班出现故障放油返航,空中放油安全吗?油去了哪儿?》,导语是这么写的:“12月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由上海飞往伦敦的中国东方航空MU533航班空中放油,返航上海浦东机场。记者从东航客服人员处了解到,该航班在起飞后出现故障提示,为了保障安全返航。”
描述式导语,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环境或事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使新闻开头具有可视化的效果,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华社记者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特写短新闻。作者独辟蹊径,没有写交接仪式的全景,也没有聚焦欢庆回归的人们,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这篇消息的导语如下:“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米字旗”、“降落”、“皇家邮轮”、“驶离”……这些具体的描述,放在独特的历史背景,赋予了这则消息独特的新闻价值。
评述式导语,就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夹叙夹议或直接论述,直截了当在新闻开头昭示事件背后深层的意义。比如,搜狐新闻2023年12月9日发布的新闻《良品铺子们降价,被零食折扣店逼的?》,导语直接引用新闻事件主要人物的评述式话语,“‘今年8月份我曾经说过,17岁的良品,面临着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挑战。当下,这个挑战仍在加剧。’
今年11月底,新上任的良品铺子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在公开信里直言公司所遭遇的困境。”
橱窗式导语,有如蛋糕店或家具店的橱窗展示样品,导语从描述一个故事、一个典型事例或者一个具体的场景开始。运用橱窗式导语,需要注意故事要有人情味、事例要具有典型性、场景要有趣味性。比如新京报2023年12月9日发布的消息《网红复播仅3分钟再被封!5个被封禁的千万级网红今何在?》,导语是这么写的:“‘兄弟们,我一姐又回来了!’12月6日晚,三只羊网络旗下女主播、小杨哥徒弟“红绿灯的黄”在抖音重新开播。不过,仅3分钟后,该直播间便被封禁。”
修辞式导语,就是以设问、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创作导语的手法。北京日报2023年11月22日发布的《充电费上涨,电动车要变“电动爹”?》,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导语,“前有油价下跌,近有‘电价’上涨,燃油车、新能源车主各有各的忧喜。近期,公共充电桩充电价格变化引发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近半年时间,包括上海、郑州、重庆、青岛在内的多地充电桩电价出现明显涨幅,少则几角,多则一元,涨幅最高的相比此前几乎‘翻倍’。”
四、消息主体的3种主要结构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紧接导语之后,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叫“正文”。消息主体的结构主要有3种: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自由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他内容按事实重要程度与新鲜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这种结构一般用于简明消息和动态消息。
下面这则消息就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昔日“步行街之王”卖房求生,还押“宝”千元羽绒服
中新网12月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昔日“步行街之王”,最近再次上演变卖资产“回血”的“戏码”。
近日,美邦服饰发布公告,拟以现金交易方式向宁波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出售公司所持有的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大科甲巷43号店铺,经双方协商最终确定交易价格为6.8亿元。
这已是美邦服饰一年多来第4次向雅戈尔出售房产,也让人不禁疑惑,频频卖房“回血”的美邦服饰发生了什么?
“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很明显,方便读者一开始就获取最重要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缺点是过于标准化,如果对新闻事实理解不透彻,写作功底不深,还容易造成标题、导语和主题“重复”的现象。
(二)“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也被称为顺序法,和“倒金字塔”结构正好相反。这种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新闻内容。这种消息一般弱化或者没有导语,事件的开头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往往也是消息的结尾。
比如这则消息《群众被毒蛇咬伤,四川自贡交警用警车送医》(来源:新浪新闻):
12月6日8时10分,四川省自贡市沿滩交警122值班室接到群众求助:“交警同志,我车上有人被毒蛇咬了,现在很严重,我们要到自贡市老四医院去,请你们帮帮忙!”值班人员询问了车辆号牌和位置后,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路面执勤人员做好护送准备,并联系沿线兄弟单位提供协助。
……
近20公里的路程,加上正值上班早高峰且大雾弥漫,在沿滩、高新、自流井交警的协助下,仅用时12分钟就将伤者送到了医院,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目前,伤者病情平稳,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中。
“金字塔”结构的优点很明显,脉络清晰,层次清楚,不散不乱,容易下笔。而且情节步步发展,越看越吸引人。但是,运用金字塔结构写作消息,一般篇幅较长,有细碎感,“新鲜”之点不能立即抢眼。需要注意精简语言,并把需要读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用小标题的形式提炼出来。
(三)“自由式”结构
顾名思义,这种结构不拘一格、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形式,重在生动客观表达新闻事实。需要注意的是,自由不等于随意,自由式结构虽然没有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构的规则,但是总体上要符合新闻写作客观真实的要求。常见的自由式结构有散文式、对话式、目击式、递进式等。
自由式结构适合人物消息、动态消息等。这种结构打破定势,别具一格,具有新意。由于结构自由,报道的角度可以多元化,新闻素材的选择更丰富,给读者能够提供更多的内容。但是,自由式结构需要形散而神不散,也要有新闻主题和新闻事实主线。一旦把握不好,容易造成篇幅冗长,让读者感觉行文不严谨或文章松散等现象。
五、消息结尾的写作
消息的结尾,是从全文考虑,对主体做出进一步总结、概括、说明或补充。消息的结尾写得好,可以发挥4大作用:指出事件的发展趋势;阐明新闻价值;发表作者的见解;启发引导读者积极思考。
(一)总结式结尾
对消息的内容进行总结概况,画龙点睛。可以作者总结,也可以用引语总结。
比如,中新经纬2023年12月6日发布的消息,标题为《“北上广深”二手房交易回暖,年底楼市怎样看?》,正文分析了三大要点,最后以此结尾:“总之,楼市进一步的行情,或寄希望于2024年一季度,届时还要视政策、房价、新房供应等来综合判断,但季节性回升已是确定的。”
(二)预告式结尾
在新闻事实表达完毕之后,新闻结尾对事件的发展方向和结果做出预测,指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或揭示事情的必然结果。
比如界面新闻2023年11月28日发布的消息《华为已邀请4家智选车合作车企共投合资新公司,余承东“点名”希望一汽加入》,这样来结尾:“至于余承东提及的一汽集团,此前与华为存在合作关系。据一汽解放,10月24日,一汽解放汽与华为在华为深圳坂田基地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在AI大模型技术创新、智能驾驶、智能驾舱等方面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启发式结尾
指的是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思索的空间,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
比如观察者网2023年11月28日的一则报道,标题为《今年流感大爆发,因为前几年戴口罩免疫力下降了?》,结尾写道:“采取卫生工程技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防范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重要措施。面对城市化、全球化下的交通便利、潜在的新型传染病带来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社会应该对疾病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予以足够的关注。”
(四)希望式结尾
针对消息报道的新闻事实,提出激励式的希望;或者针对报道的相关问题,提出希望。
比如,“会议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会后全体运营客服人必将坚守服务公约,履行服务承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山寨不除,市场难安。面对山寨,请您说“不”!”这种结尾用表决心或口号式的语言提出希望,简洁有力,激励人心。
(五)评论式结尾
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来进行结尾。可以是记者或通讯员直接评论,也可以借别人之口,也可以转述相关评论。
比如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12月08日的新闻报道《“杭绍甬”联手,能否成为下一个“苏锡常”?》,就以评论来结尾:“曾刚认为,从长远来看,浙江除了加强内部同城化的‘小圈子’,也要向外开拓‘大圈子’,进一步加强和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互动力度。城市之间的竞逐本就是你追我赶,但格局打开,才能取长补短,在更大的舞台上共同施展拳脚。”“小圈子”和“大圈子”的对比,“你追我赶”、“取长补度”等短语的使用,具有强烈的评论色彩,有力地深化了新闻主题的价值。
(六)背景式结尾
也叫补充式结尾,在消息结尾用新闻背景的叙述,增强新闻事实的厚度。
比如,“记者获悉,此次参加会议的中国企业家代表中,有10余位曾经上过福布斯的中国大陆100富豪排行榜,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