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贸易战

韩国人自知小国寡民,所以做事低调,闷声发大财。哪像日本,自以为对美国“可以说不”,狂妄地叫嚣要“买下美国”,结果被美国三拳两脚就打趴了。日本经济一停滞就是二三十年,不要说再去挑战老大,连千年老二的地位都不保,其GDP在2010年就被中国超越。中美日三国争霸,韩国却在夹缝里求生存,左右逢源、四下讨好,结果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依据三星官网提供的2020年数据,外国投资者拥有三星54%的普通股和84%的优先股,三星其实已经是一家在韩国办公的美资企业了,这使得它容易获得美国技术的支持并顺利进入美国的市场。

2019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冰河时期”,韩国却逆势而上,发布了2030年综合半导体强国目标,确定芯片设计、晶圆加工、生态系统、人才和技术等五大重点发展战略。韩国计划未来十年内对新一代半导体研发投资1兆以上韩元,以确保从基础技术到应用技术的竞争力。5G、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半导体技术等都将纳入韩国新增长动力的基础科学技术清单,5G基带芯片设计是其中的重点。

韩国对移动通信的重视非同一般,当年是首个将CDMA技术商用的国家,如今又号称“首个5G商用国家”。韩国把5G作为国家级的战略发展重点产业,三星又带头冲在了最前面。趁着美国对华为和中兴的打压,三星不仅超越中兴成为全球第四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还成为5G的大赢家。

5G的普及是大势所趋,几个传统通信设备巨头也都在全球5G市场上争先恐后。2018年,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分别以31%、29%和23%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前三。相比之下,三星在5G市场的份额只有6.6%。然而,2019年第一季度,三星实现了大翻盘,以37%的市场份额逆袭成为全球第一,华为以28%的份额紧随其后(通信设备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数据)。三星不是传统的通信强企,原本在全球通信市场上份额有限,如今骤然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真是意外的收获。三星信心爆棚,表示还将投入200亿美元在5G的研发上。余大嘴动不动就嚷嚷要超越三星,三星索性在通信设备业务上发力,到华为的后院放火,以对自己的手机业务形成支持。毕竟手机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通信技术的进步,三星要在这一块上补足自己的短板。

三星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惊人逆袭,和其在韩国、美国市场的拓展密切相关。韩国几乎举全国之力发展5G。三星已经向韩国运营商提供了5.3万个5G基站,基本垄断韩国5G市场。由于北美的CDMA输给了欧洲的GSM(后者在2G时代占了80%的市场),导致北美的通信设备企业完败,东亚的通信设备企业中,站在CDMA阵营的中兴和三星也发展得相对较差。在阿尔卡特收购朗讯、爱立信,诺基亚分别收购北电和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业务后,北美通信设备市场基本被欧洲企业接收。欧洲企业报价较高,美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不能与华为和中兴合作,便把低价搅局的三星也列作5G设备供应商。三星最大的一笔5G订单就来自威瑞森。

5G正在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快速到来,而物联网与面板、芯片、存储等产业息息相关,三星在这些领域都拥有全球优势。这些电信巨头之所以会选择三星作为自己的5G供应商,一定程度上也是看中了三星拥有的较完善的半导体供应链。

三星从美国制裁华为中的受益不仅于此。自2012年超越诺基亚并成为全球手机第一品牌以来,三星已经在这个位置上稳坐至今。在2019年很可能要被华为赶下冠军宝座之际,侥幸因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而保住了地位。

三星电子于是宣称要在2020年实现4000亿美元的销售额,夺得信息产业界世界第一,并进入全球十大企业之列。这可以说是韩国半导体最辉煌的时刻。

不料,就在这个时候,日本跳出来给了韩国当头一棒。

2019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式宣布,将限制电视、手机显示屏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这三种材料向韩国出口。8月2日,日本将韩国踢出贸易优惠“白名单”,加强对韩国出口的管控,除了食品和木材等少数产品以外,日本企业向韩国出口的1000多种产品都可能需要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许可。这意味着,日本对韩国实施的是全面贸易制裁,双方关系进入几十年来最遭糕的一刻。

日本发动对韩贸易战的起因却是二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日本认为,1965年签订《日韩请求权协定》时,给了韩国5亿美元赔偿,当时双方议定用这笔赔偿解决过去的全部赔偿问题;2015年又签了《韩日慰安妇协议》,应该是把历史问题都解决了。可是,2017年韩国新上台的总统文在寅态度强硬,撕毁协议。2018年10月,韩国法院认为对拖欠工资的个人索赔权不在《日韩请求权协定》里,判决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向四名二战时被征用的韩国劳工各赔偿1亿韩元,并威胁扣押日企在韩资产。日本政府不得不发出声明:只要日企的财产被变卖,就会报复。11月,韩国解散了安倍晋三为解决慰安妇问题而拨款10亿日元(合925万美元)成立的“和解与治愈基金会”。最严重的是2019年2月,韩国国会议长文喜相建议日本天皇就慰安妇问题向韩国人民道歉。这件事严重刺激到了日本。同时,《日本经济新闻》也在发文反思:1990年日本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49%,近年来却跌到仅有10%左右;2019年世界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找不到日本企业的踪影,日本为什么在半导体产业上落后了?于是,等到G20大阪会议一结束,日本就对韩国半导体产业发起了制裁。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供应地。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中,日本三分天下有其二,用于制造高性能半导体的尖端材料占比更是超过80%。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十九种基础材料,日本在其中的十四种材料上位居全球第一。一大批日本企业掌控着这个行业的命脉。例如,信越化学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硅晶片供应商;凸版印刷是全球最大的光罩(一种用于光蚀刻的模具)生产商;全球最大的光刻胶生产商是JSR;全球第二的玻璃基板制造商是旭硝子。广发证券。半导体行业观察icbank:《震惊,原来日本在这些半导体领域还是领先全球》,http://news.eeworld.com.cn/mp/Icbank/a42973.jspx,电子工程世界,20161114。三星每年要向日本采购50亿美元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生产设备方面,日本也很强,在总共三十多种设备中,市场份额达37%。其中,东京电子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尼康和佳能是仅次于阿斯麦尔的全球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光刻机制造商。

日本在这三种对韩限制的半导体重要材料上,分别占了全球90%、87%、60%的份额,韩国的半导体产品严重依赖于日本的这些材料,基本不可能找到替代供应。面对日本的制裁,强大的三星竟然也束手无策。李在镕在日本进行了六天五夜的紧急斡旋,试图缓和关系,但并未顺利解决原料供应问题。这意味着,韩国半导体巨头们的存货即将耗尽,芯片、面板等半导体产品面临停产,韩国经济岌岌可危。韩国政府只能软弱地表示,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关键时刻,倒是韩国老百姓又雄起了一把,全民抵制日货的行动又浩浩荡荡地上演了。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是很强的,比如在存储器和面板上都占据了极高的份额,而且都抢自日本之手。只不过,韩国的这些半导体产品都处于半导体产业的中游,而日本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占据的是产业上游。韩国以907亿美元的产值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22%的份额,仅次于美国,在面对日本的制裁时却不堪一击。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日本不行了”的说法。每过十年,就升一次级,从“日本失去十年”到“日本失去二十年”再到“日本失去三十年”,认为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后就一蹶不振,甚至认为这是日本被美国通过贸易战打压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次日本突然雄起了一把,再过十年,相信又会跳出“日本失去四十年”的说法来。类似唱衰日本的言论,也不能说完全就错,但肯定是不够客观和全面的。

经济发展有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资本一定会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落后地区,或者从成熟市场流向新兴市场。道理很简单,如果仅考虑经济因素,经济落后或新兴市场的投资回报一定是相对较高的。这个经济规律对一些人口较多、地域较广的经济体的影响相对不大,广阔的内陆经济腹地足以吸收沿海发达区域的剩余资本,比如美国、欧盟和中国,但对东亚的经济发达体影响就大了。不仅是日本,其实韩国、新加坡,普遍存在资本外流的现象。因为东亚经济发达体多数都地域狭小、人口和市场有限,本土GDP增长渐缓、资本大量外流是必然的。例如日本,在海外持有3万亿美元以上的净资产,这些海外投资创造的GDP是本土的1.5倍。如果把这部分收入算进去,日本的人均GDP水平将远远超越美国。

以日本的汽车产业为例,美国通过贸易战打压从日本进口的汽车,日本就到美国去投资建厂。表面上看,日本汽车在贸易战中打输了,确实在减少出口量,日本品牌汽车的美国市场份额却一直在持续上升。日本失去的只是GDP,赢得的却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

我们可以再把中国台湾拿来对照着看看。2018年,在中国各省市的GDP排名中,台湾仅排第八位,甚至落后于四川和湖北。你能相信,台湾这个半导体实力接近韩国的经济体,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如湖北吗?当然不可能。台湾地区生产总值少,是因为台湾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跑到大陆来投资了。仅看台湾,它的地区生产总值是没有增长,和日本一样长期停滞甚至倒退,但它的居民收入一定是在大幅增长的。因为它的真正实力已经融入了大陆。粗略估计,台资企业在大陆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大约是台湾本土地区生产总值的两倍,再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在台湾的产值微不足道,但它在大陆创造了多少地区生产总值?台湾当局曾经提醒郭台铭“台湾是我们的根”,郭台铭的回应很干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美国和中国大陆,我们不去那里我们要去哪呢?”如果以资本而非地域作为统计口径,台资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稳居中国各省市之首是没有问题的。佚名:《蔡当局喊“别忘台”郭台铭反问:不去大陆美国去哪》,https://m.huanqiu.com/article/9CaKrnK4mmz,海外网,20170728。

日本也是一样的情形。什么广场协议、美日贸易战、泡沫经济,对日本经济发展都没有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真正对日本经济有很大负面影响的因素,只有人口的负增长和老龄化。对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些东亚经济发达体来说,虽然生活富足,但因人少地小,难逃政治软弱、经济依附的宿命。用地区生产总值的概念来衡量它们的实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关键在于是否能占据科技制高点,这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否则,就可能像中国香港一样沦为依赖金融业生存的寄生型经济体,那才是真正的泡沫。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在美国挑起的每一项贸易争端中,日本都在以退为进。你打我的纺织业,我就做钢铁;你打我的钢铁业,我就造汽车;你打我的汽车业,我就做电子产品;你打我的电子产品,我就做半导体产品;你打我的半导体产品,我就做半导体原料和设备……日本经济在退让中不断地升级,一直升级到美国无战可打。不是因为日本被打趴下了,而是因为一方面,日本把中低端制造业迁到了中国等地,不再与美国有直接的冲突,让中国去承受美国的贸易大棒;另一方面,日本占据了制造业的最尖端,做到出口产品不可替代,让美国不敢制裁。美日贸易战解决不了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对外负债不断增多的问题,但美国已经无可奈何。

在过去的30年,日本抛弃了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电脑和手机等产业,一直努力向高科技产业升级。在消费电子市场上是看不到什么日本品牌了,但日本已经成功地转移到了产业链上游。比如曾经的电视与白色家电霸主东芝,现在在做大型核电、新能源和氢燃料电池电站业务。日本电气把电脑业务卖给联想后,朝尖端半导体技术发展,比如全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索尼在数码相机沦为“中国大爷最后的倔强”后,却控制了全球一半的图像传感器市场,华为手机拍照技术的进步,就严重依赖于索尼提供的图像传感器。如今,日本公司在半导体、机器人、工程机械、机床、显示器及碳纤维等八个领域中拥有重大影响力,其中多个产业,日本公司要么控制50%以上的份额,要么就是掌握了高端核心技术,对产业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任正非曾经为之感叹:“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2019年6月27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一篇文章,解剖了最新的华为手机P30 Pro,发现美国产的零部件只占1%,主要是高通芯片。中国自己制造的零部件,只占到5%。那么,日本制造的零部件有多少呢?有869个,占到整部华为手机零部件总量的53%。美国零部件的数量虽少,但价值高。2018年,华为从日本和美国进口的手机零部件总额分别达到65亿和110亿美元。

事实上,苹果手机也有一半数量的零部件仰赖日本供应。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英特尔、苹果等,如果没有日本的高精度设备和生产工艺,它们的产品水平至少倒退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