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社交风潮”作用下,实体店卷土重来

通过对Facebook(脸谱)、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观察,我发现人们都有社交的意愿。就微信而言,那些完全不可能在上网进行交流的人现在也都能够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交流,甚至一些60岁以上的人也能顺利地在网上进行交流。虽然社交网络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交流方式,但在“旅游性流动”逐步吞噬“就业性流动”的大趋势下,体验经济逐渐崛起,实体店的售卖模式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这将使实体店面临一个“新黄金十年”,即建成一个有体验内容的实体店。

众所周知,实体店的购物与消费体验是无可替代的,但那些一成不变的实体店,尤其是那些售卖标准化物品的实体店更是要进行反思并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要想实现网上电商和实体店的互通,那就必须开通属于自己的网上购物平台,同时也要加强线下的体验与售卖。

埃森哲(Accenture)是全球最大的经营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等业务的跨国公司,它的最新一项调研数据令人惊讶,即它计划未来让那些通过实体店来进行购物的消费者的比例从一年前的18%提升至26%,并表示实体店里那些“非常方便/方便购物”的客户比例达到93%,远多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客户。当谈及零售商最需改进的购物渠道的时候,将近4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应该通过网购渠道。同时,它也透露中国有将近63%的传统零售商已开展了多渠道零售,但接近30%的传统零售商表示多渠道的战略进行的并不成功。也有数据显示,有80%的网店实际上是不盈利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状,说明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电商而电商,而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去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如今,吃饭都可以在网上提前确定好菜品,互联网大有吞噬一切的气势。

那么,在“社交风潮”的作用下,实体店该如何卷土重来?这是一个商业战略定位的问题,非本书种所讲的战略定位。

我观察到,一般而言,规模比较大的实体店都有战略定位体系来支撑,而规模小的实体店通常都是靠经验来支撑,却不能跟专业的战略定位机构相挂钩。绝大多数规模小的实体店都应该采取战略定位措施,或者成为购物中心的配套店,亦或者做成连锁店的形式。此外,便利性是小实体店的一种重要体验方式,但往往需要与住宅区进行配套。

很多店面现在都面临着多重转租的问题,即通常是地产商建好营业空间,然后将其整体租给某公司,某公司再分租,分租再分租才能到达小实体店主那里,于是,租金就这样被玩弄资金的人赚去了。另一方面,小实体店主都希望拥有一个好点的位置,这样就容易将租金抬高,所以就很少在商业的体验定位上下功夫。

逛店至始至终都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地在网上进行社交是行不通的,人的本性要求人们还是需要进行线下社交,只不过这种社交的场所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首先,业态、品类、餐饮娱乐等都将会是线下社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也是最能够创造体验感觉的。其次,是与儿童有关的消费,就此而带动的消费足可以与网上社交相媲美。本来“信仰经济”也可以成为一种消费经济模式,也就是说使体验迈向更高的层次,只不过“信仰经济”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特定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斋菜馆就应运而生了,禅的“味道”由此而产生。一些面馆将其营造成趣味咖啡厅的味道,于是,也就有了文化的“味道”。

实体店卷土重来需要关注互联网电商的运行趋势,认真深入地了解电商,甚至加入电商。同时,还要特别关注那些不得不在线下进行消费的内容,努力将这些内容和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