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润影响因素与商业逻辑
当企业面临成本压力时,比如平台抽成导致利润率下降,通常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以量取胜,通过增加销量,即使单笔利润降低,总利润也能维持或增长;二是提高价格,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羊毛出在羊身上” 就是这个道理。从报表中能看出很多问题,这些现象背后必然存在其原因。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率大于
15%,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而营业外收支净额若过大则并非好事,很多企业依赖国家补贴,当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
5% 以上时,意味着一旦失去国家补贴,企业可能立即陷入亏损,这样的企业缺乏发展前途。
净资产收益率是资方衡量投资回报的标准,净资产即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是企业偿还负债后真正拥有的资产。净利润除以净资产,就是资方的实际利润水平,该指标大于 8% 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现金流量表的三大类别解析
现金流量表主要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大类。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无疑是越大越好,它反映的是企业通过主营业务实际赚取的现金流,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于非财务专业的同学来说,从名称就能直观理解,经营活动就是企业日常干活挣钱的活动,其现金流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并非企业的主业所得,既包括金融投资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也包括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收益具有偶然性,时有时无,不稳定,并非依靠企业自身能力赚取,更多是运气成分。而实业投资若现金流量为负,即资金持续外流,不一定是坏事。例如全季酒店、亚朵酒店等连锁酒店,最迟七年就需要重新装修,以保持竞争力,这种投资虽然短期内流出资金,但能为后续的盈利提升奠定基础,带来更多的收入增长。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主要涉及借钱和还钱。当企业资金不足时需要借款,而当资金充裕且闲置时,偿还部分借款可以减轻负债压力,让资金使用更合理。
(三)不同行业报表对比分析
1、家电行业:以格力、海信、老板电器为例,格力作为白色家电巨头,总资产达 3548 亿,海信(黑色家电)总资产 334 亿,老板电器(厨卫电器)总资产 144 亿,从资产负债表的 “底子” 就能明显看出企业实力的巨大差距,格力属于行业内的巨无霸。
2、房地产行业:万科总资产 1.83 万亿,华侨城 4600 多亿,我爱我家 331 亿,不同企业的资产规模差异显著,体现出行业内的实力分层。
3、贸易百货行业:永辉超市总资产 622 亿,收入 910 亿。但从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来看,2017-2019 年增长较好,2021-2023 年受特殊情况影响增长乏力,2024 年仍未恢复。净资产收益率方面,虽然曾经达标全国平均的 8%,但近几年持续亏损,100 元投入甚至亏损 20-30 元,报表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困境。
4、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企业往往资产少但收入高,不过很多处于亏损状态,其商业模式决定了报表的特殊性,更多依赖后期的估值。
通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报表对比,能清晰地看到 “底子”(资产负债表)和 “面子”(利润表)的差异,且资产规模与收入通常成正比,投入多往往挣得也多,这背后存在内在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