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医药零售行业的主流销售模式,有助于我们根据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也有助于个人对医药行业的了解和领悟,丰富我们的医药行业的知识。
哈药模式
所谓的哈药模式,就是大企业品牌广告驱动模式。先打造出企业或某几种药品的知名度,然后推广其二线品种。这种手法也是修正、仁和、葵花等企业采用的操作手法之一。
OTC的行业本质是自我药疗,也就是消费者自主选择和购买产品。消费者选择OTC产品的依据就是品牌,OTC竞争到最后一定是品牌竞争。一旦成为品牌企业,产品溢价能力就会明显比完全同质化产品高出很多且销量大,同时,品牌企业的二线产品比其他同质化的产品价格也高出很多且容易卖。
如何在老百姓心中树立品牌形象?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广告。以“哈药”为例,用广告“狂轰滥炸”进行宣传的“哈药”,在广告上的投入有增无减。2010年,“哈药”广告费用为3.66亿元,2011年增长为4.14亿元,其广告投入增幅超过其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
扬子江模式
所谓的扬子江模式,就是依靠医院的处方带动零售药店的销售,逐渐在患者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处方对于OTC销售的带动作用同媒体广告等一样重要,特别是在媒体广告价格越来越高,但对销售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低的时代。在患者和药店信任产品和厂家后,再组建零售队伍进入终端,这样操作起来也容易许多。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企业还有步长、济民可信、正大天晴、江苏济川等。
连锁专供模式
随着药店的发展,连锁药店将是零售药店发展的主流。随着场地租金和人工成本的提高,连锁药店的经营成本逐步提高,目前为25%~30%,主推60%以上的高毛利产品是必然趋势。
随着主流连锁药店议价能力越来越强,一些先知先觉的OTC企业,率先给连锁药店贴牌和给连锁药店较高的毛利,依靠终端的推力,做大销量。
作为品牌企业,适应这种模式有两个方法:一是二线品种给连锁药店做高毛利主推;二是品牌产品做成连锁药店专供的大规格产品,毛利相对较高,让主流连锁药店主推。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企业比较多,比如,安徽新和成、辅仁药业等。
人海战术
有些大企业采取这种模式:省、市、地、县逐级现款底价承包,然后由基层人员把产品卖到各级、各类终端,一般是第三终端、中小药店和大的社会散店。
这种模式随着基药的逐步推进,以及新版GSP的实施和其他监管政策的有力执行,会日渐式微,趋于没落,但是短期内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企业比较多,比如,修正、葵花、仁和、百灵等。
大流通分销
这类OTC企业的OTC产品都是普药、大普药和新普药,依靠一二级批发商的驱动,实现销售,尤其是同质化严重的普药。卖哪家货,区别不大,关键是渠道深度分销的各项工作是否做到位,只要商业利益高、“三员”奖励到位、商业客情关系到位、配送商选择准确,就能实现销售。
OTC企业采取这种模式时,只有把终端渠道规划好,把深度分销、渠道管控、渠道规范、渠道客情、渠道促通(非促销)、渠道优化进行到底,就一定会有销量。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有丽珠集团、东北制药等传统民营企业。
代理模式
企业为了快速分销,只组建招商部,招募全国总代或者区域代理。代理商发展到现在能够存活下来的,都属于推广型商业,都有人员网络、客户资源。大多数代理商成立了公司,有些是区域代理,也有OTC全国总代理公司。他们对产品遴选的标准高、资金平台小、业务覆盖相对单一,可再细分为医院代理型、药店代理型和推广外包型三类,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其代理的产品毛利率要求极高(50%~80%)。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企业很多,在每年的药交会上(全国药品交易会)可以见到很多。
医药联盟主推模式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自2009年10月以来,先后主导成立了14家省级药店联盟,覆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成员单位549家,门店总量17705家。
随着各地省级采购联盟、散店联盟的蓬勃发展,大型制药企业忽视的零售市场,被一些中小制药企业依靠医药联盟主推模式,取得了一定的销量和市场份额。
2011年,上述14家省级药店联盟进行了73次联合采购,联合采购的商品市值12.25亿元,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商品价格最高的达到10%,最低的为1.4%,总体平均降低商品价格4.1%。
未来几年,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将继续推动省级药店联盟的建设,完成全国总体布局,达到25家联盟,覆盖全国各个省市。
积极地介入联盟,依靠联盟的力量,把自己的产品做起来,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也是比较快捷的途径。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企业有午时药业等。
适量品牌广告拉动,终端强力跟进模式
在局部区域做一些广告,比如,公交移动电视、车身广告等小规模广告。依靠地面终端人员、培训、专柜人员的强力跟进,销量稳步提升。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企业有康恩贝、滇虹药业、远大医药等。
严格控销模式
采取选择性铺货,或者称作街区铺货,一条街(镇)只选择一家重点终端,以规避价格战,提高终端推力和忠诚度。这种模式的本质是提升渠道和终端的价差空间,提高终端毛利率。由于铺货极少,规避了终端之间的价格战,终端也有了信心,产品也能上量,但是这是中小企业的玩法,产品很难持续做大。
采用这种操作模式的企业有浙江为诚医药等。
媒体操作模式
2013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信息后,相信大家对这种模式也有所了解。操作这种模式的人,垄断了一些媒体资源,以电视专题片、广播热线、报纸软文的方式进行狂轰滥炸式的传播,常常是为了扩大宣传、短期炒作某个产品,赚快钱,然后不停地换产品。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消费者用药意识的增强,炒作模式必将没落。
每种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缺点,没有对与错。重要的是,医药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选择合适的操作模式坚持做下去。对的模式和操作方式太多,成功的企业太少,主要是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