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文秘人员如何突破写作恐慌

有一次出差,在火车上,我与某单位的主要领导坐一块儿。交谈中,我对这位领导说:“我经常看到您的讲话和文稿,很精彩,即便是即兴讲话,也很有思想、很有逻辑,您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很熟悉。”

这位领导听后,说道:“其实我也有知识恐慌、写作恐慌、讲话恐慌,生怕研究不深、不透,讲了外行话,所以不得不学习、学习、再学习。”说完,他还随手拿出包里的笔记本,上面是他出差间隙记录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时隔多年,这位领导留给我的印象依然深刻。

可见,连经验丰富的领导都有写作恐慌,更别说公文写作的初学者了。当然,有写作恐慌是正常的,也并非坏事。要成为公文写作的“高手”,成为单位或者公司的“大笔杆子”,就是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倒逼自己在“恐慌”中勤学、善学, 学深、学好,最终突破“恐慌”,实现写作自由。

这里,我们来剖析下文秘人员为什么会有写作恐慌。

1.知识储备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写好公文的前提,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或者知识面太窄、信息量太小、词汇量太少,就会“家中无粮心里慌”,一旦遇到文稿任务就难免手足无措。

这里所提到的知识储备,是多方面的,包括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相关政策和专业业务知识、提升公文质量品位和文化底蕴的社会百科知识,等等。如同厨师烹饪,熟悉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只能将饭菜“煮熟”,要实现色、香、味俱佳,甚至成为具有传承性的名菜或美食艺术品,就要精通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相关政策和专业业务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会百科知识。

2.领导要求

现在,领导干部呈现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特点,他们理论功底深、思想水平高,写作和口才能力都很强,对文稿质量的要求也比过去高。不仅如此,随着信息网络和通讯方式的发展,普通群众学习技能、掌握政策更加便捷,政府治理参与度越来越高,他们对官话、套话、废话,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恶痛绝。

综合这些因素,领导对公文的质量要求大幅提升,一旦领导不重视文稿,或者文秘人员疏忽大意,出现某些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不仅领导受到牵连,整个单位的形象也将受影响。

3.形势变化

时代不断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变革,可谓日新月异。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当前,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提出了新的奋斗任务、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文秘人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树立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破解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如果不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写作习惯,还是用过去的眼光看问题,用过去的知识和理念写文稿,工作吃“老本”、写作凭“经验”,就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公文写作的新要求。

4.工作环境

一方面现在文秘人员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基层的文秘人员,普遍面临人员少、事情多、任务急的情况。

另一方面干部的流动较过去加快,过去一个文秘人员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在能写、会写的文秘人员普遍受欢迎,成为各级单位争抢的对象。如此一来,文秘人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的频率和概率越来越高,这也加剧了文秘人员的“写作恐慌”心理。

作为文秘人员,克服写作恐慌关键在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最终逐一破解。

1.强化日常学习,丰富知识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善于换位思考,做到“兵位帅谋”

文秘人员应善于“兵位帅谋”,经常站在领导角度,以领导的思维和习惯去分析、研究和处理问题,在领导办事情、作决策前,比领导先谋一步、谋层一层,主动“投石问路”。同时,注重从工作上、生活中的细节里向领导学习,对领导观点和意见,紧跟并深化,努力做到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3.紧跟时代脉搏,更新理念方法

坚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发展大势,加强对新技术、前沿科技的学习掌握,学懂弄通新的理论知识,提升以新思路新理念应对新的形势变化的能力,坚决突破惯性思维,避免坐井观天、闭门造车。

4.丰富经历阅历,强化规律认识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写作之路正是人生之路,是曲折式螺旋上升的,只有去经历、去体悟、去总结、去反思,才能不断从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最深刻的感悟,并将其凝结为写作的规律认识和智慧结晶。

这里和大家探讨了突破写作恐慌的方法,但从这些“恐慌之源”看,要彻底地消除写作恐慌,又是不可能实现的。暂且,就让这种“写作恐慌”成为我们孜孜不倦学习进取的不竭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