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不希望把事情做糟,除非是恶意的,这是每个领导者应该保持的基本认知。既然如此,领导者应怎样对待,或者处理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呢?如果不是恶意,就去找鼓励,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对此,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不能将错误挽回,就永远不要否定。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扬扬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得痛。”这个故事后来被管理学界称为“肥皂水效应”。
“6S大脚印”管理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独创的一种方法。他们将生产车间的空旷处画上一个“6S大脚印”,对当天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小结。如果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站在“6S大脚印”上,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失误的地方,也要站上去讲自己的经验教训。刚才始,这一方法效果非常好,但时间一久,有的犯了错误或出了问题的员工站在上面,感觉如同被“批斗”一般,非常难看且伤害自尊。尽管每个人都尽量少出问题,避免如此一“站”,但还是经常会有人被迫而“站”。
此方法开始在员工中产生反感情绪,有些员工为此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避免犯错上,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更不敢去创新,因为创新时犯错的可能性会更大。在海尔的美国南卡工厂现场,美国工人更是指责其侵犯了人权。针对上述情况,海尔领导层对此进行了改进。规定:6S班前会,仅让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站在“6S大脚印”前面向同事们介绍经验,有问题的员工只需要在下面自我反省。“6S大脚印”管理法又重新绽放出光彩。一名南卡工厂女工感叹:“今天站到这个地方我非常激动。我注意保持安全、卫生、质量,在这方面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对我的表扬是工厂对我的工作的认可,我非常高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为海尔贡献我的力量。”
用肯定代替否定,以赞美代替批评,运用最为娴熟的莫过于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了,他教育犯错误学生的故事堪称经典,令人百读不厌。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整个教育过程没有一句是批评,然而陶先生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且使学生从心底深入承认了错误。
对待员工出现的问题或错误,不批评找肯定,虽然表面没有放大期待的意思,但却为员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打下心理的动能基础。人的心理活动特性告诉我们:批评使人产生的怨恨,远大于因羞愧而转化为发奋的力量;内疚与怨恨相比,前者更会使人产生主动补救的行动,因为不但想还心账,还想要证明自己。
放大期待不能仅停留在语言层面,领导者应以自我的热情和行为感染员工。想让员工怎么做,自己首先应该怎么做;想让员工以什么样的态度工作,自己应先用这种态度工作。领导者虽然不能决定员工积极主动工作的态度,但可以通过行为对其态度施加影响。日本京瓷株式会社的管理哲学明确:领导者在工作时必须把周围的人卷进工作的漩涡。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为了集体成员的幸福不断付出超于常人的努力,那么他就必然能够赢得所有集体成员的拥戴和追随。拥有殊死角斗、意志坚韧、永不放弃的好胜心的行为与态度,应是领导对期待的最好放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