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八政”的第四是“司空”。司空是做什么的呢?古注云:“主空土以居民也。”就是在空旷的土地上,建立起居室以让众人居住,有点像我们现在的住建部。当然,古代在管理老百姓方面比较简单,政府不多管基层民间的事情,政不下县,乡里都是士绅家族来管理。司,就是主宰、管理的意思;空,则是空旷土地。跟现在一对照,差不多就是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的合一。这个功能大家应该很好理解了。
“五曰司徒”,这个部门的工作,就是“教众民以礼义也。”古今一对照,实际上就是现在教育部的事情。
古时候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义道德,其余各科知识,则随顺各自的因缘而定。不像我们现在,学校教育都是以文、理、工科的各种知识为主,但是通识教育、公民教育严重欠缺,所以当代教育出了大问题,后果很严重。古代司徒之设,是“教众民以礼义也”。何者为礼?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礼之用,和为贵”,这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何者为义?就是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我们生而为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义所当为,不义则不当为,这是一个人是否有健全人格的根本。
当然,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好像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也都开设了德育课,教给学生们一些社会上的基本道德规范。但是,德育课好像在现在的高考、中考这些评价指标里,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现代教育的宗旨和主次,正好跟古人“教众民以礼义”的宗旨相颠倒。古人的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有品格、有道德,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所以是成“人”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呢?可以说是成“才”的教育。学理科的,培养成理科的才;学文科的,培养成文科的才;学工科的,培养成工科的人才;学商业的,培养成商业的人才。但是呢,这跟真正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健全人格的“人”,几乎没有关系。虽然教育部门口头上也在提德育,但从整个教育体制的考核评价体系上看,提了也等于没提,确实问题很大。
“六曰司寇”,古注讲这个部门的工作,是“诘治民之奸盗也”。寇者,贼寇也,所以司寇之职,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司法部门。孔夫子当年从政,做到最高的位置就是鲁国的大司寇,掌管全国的刑律,推出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我们回顾一下当代,中国现在的司法也有大问题啊!大家都公开讲法治社会,但实际上,人治的情况很泛滥,所以,什么时候能真正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句口号,什么时候才算是看到法治社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