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员工提供参与改善和公司事务的平台,使员工能够在参与精益生产变革与改善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学习培训和提高技能,通过对精益事务的参与,为员工创造提高、认可及发展的机会。很多员工离职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能力提升途径、才能展现空间和职业发展渠道而寻求其他机会,而精益改善活动正好为满足员工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与提升平台。
笔者曾和一位纸品厂的老板聊天,谈到企业员工的管理问题,当说起80后、90后员工的人性需求时,我告诉他:“给员工搭建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要比你给他们涨工资、提干更有吸引力。”当时,这位老板不以为然。但是我们的对话被他的一个90后助理听到了,事后他找到我说:“我听到你谈起给员工搭建平台的事情,我真的很激动,因为这真的是我最想要的,如果有一个好的发挥平台,要比给我加500元工资更好,拜托您好好找我们老板谈谈,改变一下他的想法。”
我们看一下马斯洛的五层人性需求,其中,最高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期望的人物。这需要一个好的平台才能实现,这个平台往往不是员工自己能搭建的,需要公司的老板和管理层搭建这个平台。让员工得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当公司可以满足员工人性需求的最高层需求时,试问我们的员工为什么还要离开公司呢?
那么,我们怎样搭建平台呢?其实,很多公司都有自己内部的一套晋升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管理通道和技术通道。
管理通道:即职位的升迁。员工、组长、班长、主管、经理、总经理……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基层、中层、高层管理人员逐步提升的管理通道。
技术通道:即技术职称通道,比如,技术员、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
这两条通道都是大多数企业的员工晋升路径,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金字塔机会。这类通道越往上走,机会越少,一个企业只有一个总经理,每个部门只有一个经理,这些职位的人不走,下面的员工就没有晋升机会。对精益推进者来讲,可以在两者之外,建立一条“不二”(不管基础、不问资历、平等对待)的精益职业提升通道。
一个比较好的模式是,建立精益带级认证:精益黄带、精益绿带、精益黒带等。根据精益带级的差异,给予相关的精益导师不同的补贴,这样不仅为员工的自我实现提供了机会,同时,也表达了公司管理层对员工的认可和尊重,满足了员工的被尊重的需要。图3-5显示了精益导师级别、认证条件和评价标准,员工沿着改善技能的提升能获得相应的认证和待遇。
图3-5 精益导师认证模型
通过精益导师教练功能的推进,综合传统的管理类和技能类的提升通道,满足员工的职业需求,满足员工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人性需求,在实现精益改善文化在企业内部的持续推广和普及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