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说过:“人才决断的能力恐怕是最后剩余不多的可依赖的竞争资源之一,因为擅长此道的企业很少。”
福特家族第四代比尔·福特年接任福特CEO,在2006年,面临内忧外患,当年福特财报亏127亿美元,濒临崩溃。他卸去CEO职位,并决心从公司外部寻找适合的人选来拯救福特。跟人力资源主管雷蒙沟通后,确定了只有一个要求:曾经成功挽救过企业。最终他留意到了波音飞机的副总裁艾伦·穆拉利,并且费尽心血把穆拉利挖过来。穆拉利到任后对福特的发展制定了新的方向:侧重福特品牌,生产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广少而精的名牌产品,生产具有一流质量、安全、节能和更多价值体验的汽车。他出售了包括沃尔沃等多个品牌,并且减少了车型,在他任期内开发的第一款新车——福特金牛(Taurus),就比老款时尚得多。这辆车有着低俯的车顶线,姿态更加锐气逼人。
当比尔·福特带着穆拉利来到福特时,大家都担心他会用自己的人替代掉目前的高管。穆拉利承诺将继续依靠现有的高管进行变革,他用内部人才盘点的方式兑现了承诺。
在《统一行动》这本书里,布赖斯·霍夫曼描述了上任后的穆拉利是这样进行人才盘点的:“穆拉利给每个岗位留出两三个候选人,必要的话,他也准备从福特汽车外部招人。但他中意的人,一定要对公司和公司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穆拉利观察当前的各个部门负责人,然后从他们手底下挑选最出色的员工。这样一来,如果他的第一选择不奏效,也能够很快地用公司内部优秀人才填补上职位空缺。穆拉利谨慎行事,他安排与每个高管一对一面谈,探讨他们在福特汽车取得的成绩、现在正进行的项目,以及自己能在哪方面做出贡献。他不仅考察他们的自身资质和专业技术,也关注他们是否能与其他员工融洽共事。穆拉利还需要了解他们有多大勇气来克服未来道路上布满的艰辛。更重要的是,穆拉利想要确保他们能在危机中发挥自身作用。”
穆拉利解雇了傲慢的马克·舒尔茨,并且也提拔了一批年轻干将,如刚刚跨入不惑之年的制造部门负责人乔·辛瑞奇(Joe Hinrichs)。此外,穆拉利帮助不到50岁的美洲地区总裁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巩固了领导地位。他还重用了德里克·库扎克(Derrick Kuzak)等经验丰富的资深高管。
在穆拉利的带领下,福特在2009年汽车行业崩盘的大背景下使公司扭亏为盈,之后连续五年盈利达到了423亿美元。新款福特福克斯终于在2010年1月11日登陆北美国际汽车展。距离穆拉利首次亮相科博球馆仅仅过了三年,这回再次登台已没有烟雾机造势,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巨大的福特蓝色椭圆标志,下面是穆拉利的座右铭“一个团队,一项计划,一个目标,一个福特”。他们没有摆放一辆平淡无奇的全尺寸轿车,而是摆放了一台时髦的糖果红色掀背车,车子在聚光灯下不停旋转。
同时,穆拉利也改变了福特曾经松散混乱的企业文化,创造了合作、透明的企业氛围。到了2012年,形势逐渐明朗,马克·菲尔兹晋升COO,并于2016年穆拉利辞去CEO后担任新的CEO。
穆拉利的人才盘点,遵循了从战略到组织再到人才的路径。先进行战略规划,然后对组织梳理,最后落实到人才的盘点。
人才盘点是对组织与人才盘点的简称,英文缩写为OTR(organization and talent review)。人才盘点的概念是由货物盘点迁移而来。马云曾说:“阿里巴巴越做越大,资产是桌子、椅子,每天盘一遍。为什么不对人才盘一遍?人也只是集团的资产,所以每年要盘一下,就是要看一看,到底人有没有增值?”
盘点在商业上最早出现在零售行业,主要针对货物盘点了解实时店铺运营过程中的损耗。货物损耗是可以看见和控制的,但有的损耗是难以统计和计算的,如偷盗、账面错误等。通过定期的盘点,首先可以控制存货,以指导日常经营业务;其次能够及时掌握损益情况,如有货物管理漏洞需要尽早采取防漏措施;最后了解真实盈亏成效。7-11在货物盘点中有所创新,让每个店长都能有权限在进行货物盘点后及时调整订货数量和种类,最终能实现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
与货物盘点相对应的,人才盘点是对组织结构和人才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流程。在此过程中,对组织架构、人员配比、人才绩效、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关键人才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以及关键人才的晋升和激励进行深入讨论,并制订详细的组织行动计划,确保组织有正确的结构和出色的人才,以落实业务战略,实现可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