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渠道2:抢销量!整资源!拓新店!提振中超门店生意

阔别超级漫长的假期,大中小学的全面返校让已经停摆半年多的校园超市重新恢复了生机!

九月份的销量应该不用担心了!

可是老王依然高兴不起来……

一线城市经理作为一个区域市场的指挥官,必须要深刻认识每个主流渠道的演变和发展,只有配合当地经销商和零售商牢牢掌控渠道并发展渠道,才能与时俱进,不仅做好生意,还能端稳饭碗。

上一节主要讲了大超市的全域升级指南,本节将围绕中型超市,也就是大家习惯定义的BC场,来谈谈中超BC场业绩的破局和提振战法。

近年来,全国性重点客户、区域连锁卖场、CVS连锁便利店三类渠道一线品牌商几乎已经实现了直营,或者正在实现直营的路上。对一线城市经理,这些渠道更多的是完美执行和向上信息沟通反馈。

对本地经销商来说,最多是赚点配送费。即使有能力的经销商去经营,可能也会脱层皮,各种“苛捐杂税”,经销商在与KA卖场的博弈中从来都是弱势群体,吃力不讨好。

夫妻店由于日化百货等品类的周转率相对较低,很难做到长尾品类的深度分销。如果经销商无法做到全品类经销,只是几个日化品牌的经销代理,也很难做到分销覆盖到小店。

对众多一线日化厂商来说,现有的阿里零售通和京东新通路等B2B平台,覆盖小店的效率更高。同样,批发市场也在B2B平台的打压下生意逐渐没落。

剩下留给经销商的只有大店和中店两大渠道,针对大店的策略布局,之前已经做了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BC场中店(以下简称中超),相对大店而言,中超门店多且碎,分布在城市的各大社区周边和农贸市场。作为这些门店老板的个体经营者相对文化素质一般,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和不专业,使得厂家也难以有效做到高效管控这类渠道,往往都是经销商覆盖。

毫无疑问,这些中超将是经销商未来的最后一块“自留地”……经销商的生意就是城市经理的生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城市经理必须帮助经销商做好这块自留地生意。

本章围绕中超重点探讨,期望对不同快消品牌的一线城市操盘手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在疫情末期,势单力薄的中超该如何维稳,如何保持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