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 也。
心,指思维意识。气,系指呼吸与所练之气。沉着,沉稳之意。不论盘拳或推手,必须用意念引导气的运行,才会使根基稳固。反之,就会散乱、气浮,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意,指意念。气,即包括内也包括外。内者,指内气(腰或丹田)。外者,指气势。意气的变化是指内外的关系,其表现是虚实的转换。推手时,对方发力,有时要接之以实,实中要跟着变为虚;有时要以虚接之,但虚后必须转换为实,否则必败。虚实变换的主导是意气相交的关系,其核心是以内导外,即意念支配动作。盘拳也是如此,如果虚实转换不灵,就会僵滞。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不论盘拳或推手,都要求要立身中正,只有做到了立身中正,才能脚底有根舒适,身正才能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九屈,指九个部位,或称关节。其意是节节贯穿。人身九屈的屈伸是产生力的根源,又有“五弓”之说,运劲时五弓张开。要使内劲全部透出去,人身九大关节部位必须松开,畅通无阻,故曰:行气如九屈珠,无微不到。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
要想发出理想的劲道,有几个技术关键要处理好。一是时机;二是技术方法正确;三是要把握好方向;四要打实对方。这其中的关键核心是要“松”, 不是把对方硬搡或杵或拥出去,而是用内气把对方弹出去。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
折叠,是指前式未完在意念上要做好下一个式的准备。转换,是指在一式或二式之中,要有虚实进退。如何过渡呢?即欲进先退,欲退先进。此句是说行拳走架、上下式之间的关系。两个拳式之间要有一个连接,也要有一个变换,才会做到连绵不断,而显示出太极内功的神奇变化。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此句在于阐述发劲的方法,腰要先屈微含,先蓄后发。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精神提得起”, 即提起精神之意,就不会担心出现呆滞和双重之弊。没有这些弊病,就会周身放松,只有松静,内气才会在体内生成。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虚领顶劲”, 是说对方用力顶时,须用意虚领对方的劲,同时将气沉到丹田之处。要求精神提起,身体中正。即不偏不倚。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此处之“气”指意念。意思是说以内导外,以意念导引有形的外部动作,所以要求顺遂。“便利从心”,是指随心所欲。古人善养生者,呼不出声,行不扬尘,不恒舞而熊经鸟申,不长啸而呼吸元神。殆皆息力以生气也。“息力”,就是不用力之意。推手盘拳的重要原则是“息力生气”,即把自身的气松到对方的身上,不用力而达到消耗对方气力的目的。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心,指大脑。“心为令”,指大脑发布命令。“气为旗”,是指气势。旗,指外表。“神”,指精神。“腰”作为驱使的动力。此句阐述了神意气及与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神意气的主导作用,而肢体必须在意气的引领下运动。周身运动以腰为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