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下面一段:“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这一段可以说是对前面一段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这里的“措”字,是放下的意思。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世间的学问太多了,人生苦短,时间精力有限,没办法什么都学,有些东西是可以不学的。比如我是搞传统文化的,那么对于原子弹是怎么造的、火箭是怎么上天的、股票是怎么炒的、好莱坞有多少明星等等这些,就没必要知道。这就是“有弗学”,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择善的过程。但是,“学之弗能弗措也”,如果真正下决心要学的东西,比如我给自己定了位,要学修传统文化,那么在没有达到“能”的标准前,就绝不轻易罢手。怎么才叫“能”啊?学儒家没有成圣成贤就不叫能,而是叫无能;学佛的没成佛成菩萨,那你也是无能!所以,这仍然是一个“择善而固执之”的道理。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同样的道理,有些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也不必去问。这跟我们的现实处境和人生定位有关。比如胡主席每天的日程安排我们就没有必要去问;联合国的各项计划我们也不需要去问。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要问的呢?跟自己的身心性命休戚相关的东西,这个就必须问,而且要问出“知”来,要问个水落石出。我们不问则已,一旦下决心去问了,就一定要问出个究竟来,否则决不善罢甘休。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些东西也用不着我们去想的,这个世界如此之大,像地球什么时候毁灭、宇宙什么时候爆炸的,这些都没有必要去想。
这段时间流行一部电影《2012》,很多人看了,在网上也有很多讨论,甚至有些人真的当成回事,说2012年地球就真的要毁灭了。其实,这个影片不过是提供给我们一个娱乐的方式而已,当然,它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能够给我们一个提示,让更多的人关心地球生态、能源、环境等问题,宣传一种节约的、低碳的、绿色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你真的把电影中2012年的情景当真,就麻烦了。所以,有些东西没有必要去东想西想的,即使地球2012年真的要完蛋,你也没有办法,对不对?据说《2012》里的那个诺亚方舟的门票价高得吓死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买得起。所以,有些问题确实不要去打妄想。但是,一旦我们下了决心要思考清楚的问题,对那些与自己的身心性命休戚相关的问题,一定要把它彻底想通想透。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自己哪些事情该想,哪些不该想,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是我们面对人生的基本前提。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世界上不需要我们去分辨的事情也太多太多了,哪个蚊子叫声大哪个叫声小,哪只苍蝇的翅膀长哪只苍蝇的翅膀短等等,这些都没有必要去分辨。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么的精密度,说实话,很难说清楚是好还是不好。比如生物克隆技术,世界上有人叫好,说这是人类的奇迹;也有人恐惧得要命,说这是人类毁灭的前兆,你说这是人类的福祉、还是生命的灾难?谁说得清楚!有些人文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比如红学,现在研究到一个词用了多少次,里面的药方怎么怎么的,曹雪芹的七姑八嫂是干什么的等等,有这个必要吗?《红楼梦》本身就是一本小说,是通过想象创作出来的,现在有人非要去跟现实人物一一对照,有这个必要吗?所以,很多事情是没有必要去明辨的。但是,一旦有必要明辨的事情,就一定要分辨得一清二楚,比如一个律师在法庭上,当然要分辨对错,要分辨证据的真实性。这些一定要明辨,否则就是失职。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事,就可以不去做,但是,自己决定了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位,要善始善终,决不轻易罢手。
这一段总的来说是要选择、要“择善”,然后就是“固执之”,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要有恒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