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呼唤机会
行业上游门槛较高,生产领域高度集中,国内形成寡头垄断,如东岳、
巨化、中化蓝天等。行业下游进入门槛低,高度离散,厂家很多,恶性竞争持
续行业混战迫使各环节陷入囚徒困境和竞争泥潭,各环节利润很薄,整个行业
终端难受,经销商难受,厂家难受,市场需要规范和整合,行业拐点到来,呼
唤大品牌新模式的出现。
行业整体营销太弱,以产能驱动的模式导致低价倾销,市场混乱,谁带
头整理市场,谁就有机会成为产业领袖;
2.从需求来看,无论是总需求还是各细分市场都存在较大想象空间
(1)售后市场空间大。
· 受空调保有量快速增长(5 亿台,年增 8%)、冷链物流高速发展(年增
25%)、R410 快速普及替代(变频空调年销占比已超 50%),品牌小包装需求
增长(目前仅占小钢瓶市场 30%~40%,散水市场质量纠纷频出)等多因素驱动,
未来市场形势愈好。
· 上游制冷规模迅猛增长,拉动制冷剂市场规模扩张:一是民用空调、冰
箱的保有量还在持续增长;二是冷链冷藏、商用制冷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呼唤下,
急速发展。
· 消费意识觉醒,推动制冷剂行业前进:“空调定期维保”“环保制冷”
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消费意识觉醒。
-066-
第六章 金冷汽车制冷剂 R134a
(2)各细分市场占位机会很大。
· 维修工市场,浑水养小鱼:市场规模大,虽混乱无序,杂牌假货充斥。
只要能沉下心系统整合,市场空间还很大。
· 制冷设备工程与净化工程细分市场:规模大且持续增长,但行业内无真
正运作市场者,高端市场缺乏研发,大众市场各品牌没有营销作为。
· 商用中央空调工程商市场,“老虎闭眼,猴子乱窜”:杜邦等外资品牌高端
高价放货、疏于运作,巨化和杂牌放任价格透明,这给国产品牌留下整合空间。
3.行业品牌识别度低,但质量品质意识在加强,给品牌型企业创造条件
(1)渠道和维修工品牌识别度低。
· 配件门店:对品牌的识别度低,制冷剂品牌杂乱,多无序运作,配件终
端大多处于品牌切换期。
· 维修工:对制冷剂品牌的识别度更低,多依赖配件门店老板的介绍,大
多情况是:门店里有什么品牌,就购买什么品牌。
· 用户产品知识和消费意识很低,无品牌识别度,行业格局未定,谁都有
机会,品牌决策权在渠道商手里。
(2)因质量纠纷,门店和维修工正在觉醒。
· 安装维修工:开始觉醒,尽管无品牌识别,但采购时不买最贵的,也不
买便宜的。
· 配件门店:由于卖差制冷剂,导致不断出现制冷剂弄坏压缩机的官司,
现在门店遇到长期合作的和稍微大一点的客户,都不敢推差制冷剂,所以整个行
业逐步出现品牌驱逐杂牌的过程。
4.竞争空间大:行业鱼龙混杂,散兵游勇,外资品牌逐步收缩,竞争
对手忽视且无系统运作,谁先系统运作就占先机
国际品牌忽视带来的机会:杜邦、霍尼韦尔等国际品牌依靠品
牌刚性需求拉动销售,渠道混乱,假货很多,缺乏持续市场投入,影响力和市
场份额不断下降,战略上忽视和逐步收缩售后市场,国际品牌退出的市场,给
金冷留下占领高端市场占位机会。
国内品牌大众市场混战带来机会:拥挤在大众市场,高端放货、无序运作,
渠道利润低,各类渠道商怨声载道,渠道松散和信心不足,渠道建设难以支撑
其进一步扩张,各类渠道商和工程商开始切换品牌,金冷可以顺势而为,机会性
切入其优质客户。
-067-
大单品时代
长尾杂牌带来机会:低端市场杂牌假货充斥,伴随消费觉醒和上游厂家
推动,市场最终会逐步净化杂牌假货,给好牌好品的企业提供很大空间。
5.产品替代升级风口和价格带空缺机会
目前 R22 仍是主流,且稳定增长,但 R410 等 4 系产品伴随市场需求和
国家政策推动将快速成长为未来主流产品;把握产品升级节奏,金冷以 R410 为
突破口,建立优势,快速跟进产品升级迭代的品牌在未来会占据主动地位。
价格带缺位机会:外资品牌如杜邦,霍尼韦尔与国产品牌之间价格差距
较大,这个价格缺位带机会大。
6.流通领域对上游厂家的操作模式怨声载道
上游企业的不作为和胡乱运作市场,导致流通领域渠道混乱,各环节恶
性竞争,利润越来越薄,看不到希望。
整体行业流通领域市场运作能力较弱,是行业发展瓶颈,上游厂家要做
到渠道的有序覆盖,且帮助渠道发育能力运作市场,让渠道看到希望,更易挤
压其他品牌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