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组织”管理的四大核心理念

第一,自组织管理是分权型管理和自主型管理。分布式、去中心意味着结构扁平,组织中的小单元(个人及团队)在一定的权责边界内相对独立地朝着目标自主运行。这一点容易理解,不需多解释。

第二,自组织管理是平台型管理。在多点驱动、内部创业、无边界组合的组织形态下,管理的重心需放在平台打造上。所谓平台,既是供个体表现的舞台,也是价值创造活动的支撑和基础。平台也是多形态的,包括共享的资源平台、共同遵守的规则(制度)平台——前面提到的机制往往包含在制度中,以及作为协同纽带的信息平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规则平台是自组织得以成立和运行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指挥中心的鸟群,在空中组成多种有序的图形,原因在于每只鸟儿都遵循共同的规则,如“不能相撞”“向中心靠拢”“保持视线”等。

第三,自组织管理是整合型管理。分布式、去中心、多点驱动、边缘创新并不意味着组织四分五裂,它们都是产生系统效能(涌现)和组织功能的机制和途径。甚至可以说,这一切是为了组织更加健康、更具适应性、更好地进化。

(1)整合型管理要整合分散控制和统一控制的关系,明确在何种情境下、运用何种手段实现统一控制(前面提到的打造平台即是统一控制的一种途径)。通过控制方式的整合,实现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灵活性和协同性的统一。

(2)要整合分散的资源和信息,将它们集中起来并加以利用,“云结构”则是这种整合的结果。

(3)在一个大任务分解为众多小任务时,要整合各细分封闭模块(将小任务封闭起来模块化完成,可以简化流程和管理),通过较高层级的流程和时空节点管理,使其组合、匹配、对接,从而实现总体目标。

(4)在组织可能突变的情况下,整合风险防控阀门和手段,采用隔离、切割、应急机制启动、设定红线、价值观内化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不利突变的冲击。

第四,自组织管理是文化型管理。对自组织而言,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管理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具体的策略、行为都需动态化、弹性化,但为保证组织使命的达成及根本性安全,必须信守核心价值观和基本规则。在混沌的环境里,唯一能使企业不迷失的是基石般的价值理念。处理复杂多变的内部、外部关系时,相机行事(权变)固然重要,但最终能消除、化解不安、焦虑和恐惧的,恰恰是一些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在分布式、多中心的情形下,价值观是组织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自组织的协同也有赖于价值观的一致性,后者已成为前者的必要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承包,和自组织有些沾边,但是还不能完全说是一种自组织的机制。任何小生产式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都和自组织毫无关系。

参考文献:

【1】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8.

【2】范冬萍.复杂系统突现论——复杂性科学与哲学的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施炜,管理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本科)、劳动经济专业(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现任北京可思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管理咨询和管理学研究工作。

著有《重生——中国企业的战略转型》《企业战略思维——竞争中的取胜之道》(专著)《“时代的管理”:人的一场革命》(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