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句:“燮友柔克”。何谓燮友呢?燮,从言,从又,从炎,表示用言语调和,亦通协字。燮友,就是能够跟世间人和睦相处,性情比较柔和,处事比较圆融,人际关系不错的人。遇到这样的燮友,我们就不能用刚克啦,就要用柔克,以柔和温婉的方式,跟他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最后让他打心眼里接受你。
说实话,像“燮友”这样的人,人家本身就已经很好啦!你跟人家有缘份相遇了,人家也不是非要跟向你求道问法,就是跟你客气客气而已。如果你一上来就给人家行棒行喝,结果会怎样?肯定人家惹不起就躲开了,对你敬而远之,不理你了。所以,对这样的燮友,用刚克之道是没用的。这时候要怎么办?那就是循循善诱。他的性格已经很好啦,你只需要逐渐让他信任你,然后以你的智慧去提醒他、提升他的正知正见就够了,不需要用刚克之道折服他。
我们读《论语》,你看颜回眼中的孔夫子是怎样的形象?“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一段就是典型的柔克之功呢!你看孔夫子对颜回的教育方法:首先是“循循然善诱人”——慢慢地、循序渐进地、有条不紊地,一步步通过耐心启发、诱导,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来。然后是“博我以文”,通过广泛文化教育、知识传承,让学生的心胸更开阔、视野更加广大;“约我以礼”,学问虽然丰富了,心胸和视野虽然开阔广大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要以礼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可以很超迈,但是必须踏实落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孔夫子最提倡的礼乐文化,就具有这样的约束功能。只有“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两方面都做到了,人的精神才能达到平衡,最终才能通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境界。
我们看孔夫子的教育方法,对于颜回这样一位“燮友”,就是用柔克之道,最后让学生感到“欲罢不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你有什么办法?作为颜回来说,在孔夫子门下想不好好学习都不行,想中途退学都不可能,想不成为万世景仰的一代大贤都不行!因为这个老师太会教育人了。“循循然善诱人”,就是这个感觉,就像我们教小孩子一样:你来不来?做不做?来做了有糖吃哦!小孩子一看见糖就来劲了。这就是善诱人,把人引诱到圣贤之道上来了。
在禅宗里,相对于德山、临济的刚烈宗风,曹洞宗就有点柔克的感觉了。曹洞宗讲君臣五位、偏正回互、默照同时,就都有这么一种柔克的感觉在其中,就像太极图那个阴阳交互的感觉。我们这里不是讲禅学,点到为止,有兴趣的朋友下来再去深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