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化融合生态系统的三个视角、核心要素和发展阶段

(1)三个视角:

围绕两化融合推进主体(谁来做)、活动对象(做什么)、基础资源条件(基于什么做)三个基本问题,从组织生态、价值网络、资源环境三个视角出发构建两化融合生态系统,明确两化融合的理念、要素、方法、路径,为社会各界推进两化融合提供统一框架和基本依据。

1)工业经济的三个视角:

​ 价值网络——产品研制是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

​ 资源环境——以装备为主,局部资源配置优化。

​ 组织生态——科层制组织模式。

2)数字经济三个视角:

​ 价值网络——全价值链延伸。

​ 资源环境——基于互联网开放平台,全局资源配置优化。

​ 组织生态——动态组织网络。

(2)两化融合生态系统——核心要素: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是两化融合的四个核心要素,推进两化融合在操作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组织生态(主体)、价值网络(客体)、资源环境(空间)出发,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

​ 数据要素涉及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

​ 技术要素涉及工业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技术等。

​ 业务流程要素涉及流程的起点、终点,输入、输出,关键环节及相互关系等。

​ 组织结构要素涉及部门设置、人员匹配、职责界定等。

(3)两化融合生态系统——发展阶段:

两化融合发展进程是从组织生态、价值网络、资源环境三个视角出发,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及结果在时间维度上的投影,可分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阶段。

1)数字化阶段。

基本现状: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当前总体处于数字化阶段,主要任务为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和过程的数字化,主要作用体现为实现原有工作方式和模式在特定业务领域或环节的局部优化,其复杂度和难度相对较低,主要特点是“规范化”,相关活动和过程仍以串行为主,需要从工作主体(组织生态)、工作客体(价值网络)、工作环境(资源环境)等方面统筹推进,涉及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核心要素,数字化阶段围绕各个要素的重点如下:

​ 数据:重点加强特定业务领域或环节的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较少跨接应用,数据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

​ 技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加强特定业务领域或环节对应相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支持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

​ 业务流程:重点加强特定业务领域或环节内的业务流程优化,一般不涉及跨业务领域或环节的流程优化。

​ 组织结构:重点加强业务部门或特定管理层级内的组织结构优化,一般不涉及跨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级的组织调整。

2)网络化阶段。

主攻重点:加速进入网络化阶段是中国两化融合当前的工作重点,主要任务为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和过程的集成与互联,主要作用体现为实现原有工作方式和模式跨业务领域或环节的整体优化,其复杂度和难度相对较高,涉及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网络化阶段围绕各个要素的重点如下:

数据:重点加强跨业务领域或环节的数据开发利用,数据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高度重视,成为核心资产。

技术:以网络(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加强业务领域或环节的相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支持相关资源全面整合和跨界优化利用。

业务流程:关键在于加强跨业务领域或环节的流程重组,通过流程化打破业务壁垒、组织壁垒,实现价值创造过程的优化。

组织结构:关键在于加强跨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级的组织变革,涉及利益格局和职权的重新分配,难度和挑战大。

3)智能化阶段。

未来方向:智能化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共同目标和方向,主要任务为全面推动组织内、组织间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和过程的智能化,主要作用体现为实现原有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方式和模式全方位、颠覆式变革,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其复杂度和难度较高,主要特点是“动态化”,相关活动和过程以网络化动态组织为主,聚焦组织生态、价值网络、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既注重各方面相关活动的全面智能化,更注重各方面主客体及相关活动之间的协同与融合,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方面核心要素的协同范围和协同复杂度进一步提高。智能化阶段围绕各个要素的重点如下:

​ 数据:围绕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以数据为新驱动要素的数据开发利用,切实发挥数据这一新驱动要素的发动机作用。

​ 技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加强推动相关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深度的创新融合,信息物理系统成为有机整体,支持相关资源的动态平衡和实时优化。

​ 业务流程:按用户需求和价值创造要求,加强动态流程重组和价值网络的实时优化。

​ 组织结构:加强网络化动态组织管理模式,推动开放写作和共享成为全新组织管理的基本形态。

(4)两化融合生态系统——产业升级金字塔:

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产业领域的加速渗透融合,推动了产业基础设施、生产/工作方式、创新模式的持续变革,促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

(5)两化融合生态系统——智能制造金字塔:

产业升级金字塔在制造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制造企业实现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型则体现为从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到智能化制造的逐步发展过程。

(6)与国外其他参考架构的比较分析:

主要选择了两化融合生态系统、工业4.0参考架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1)相同点一:各参考体系架构均是立足本国产业发展优势提出的产业未来发展的概念模型,均是以本国产业优势为切入点,以高度抽象的方式展示产业变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关键要素、通用路径、方法工具的概念模型,可作为产业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

2)相同点二:均突破了传统工业理论对产业发展规律和边界的认知,融入了信息时代的新理念、新规律和新方法;是聚焦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变革开展的理论方法创新;突破了传统工业理论对产业发展规律和边界的认知;充分吸收了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

3)相异点一:与其他参考架构不同的是,两化融合生态系统从融合的角度阐释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交互协同的理念方法和关键特征。

4)相异点二:两化融合生态系统充分结合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索,与其他参考体系架构相比,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7)与国内其他参考架构的比较分析:

主要选择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信息物理系统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