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企业需要细分产品
积木可以变出的魔术正在提醒着企业的管理者们,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一定是要建造可以任意调节的流水线(这往往是成本很高的途径),而是,把你现有的流水线切成一个个更为标准的“组件”,然后利用整个行业的组合搭配,甚至是发挥客户自己的能动性,实现更容易满足不同需求同时也更便宜的“交付模式”。
一、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对比一下音乐CD和MP3网络音乐下载,你能发现什么不同吗? 没错,最容易想到的是单曲MP3不像打包的音乐CD,你不需要为了一首歌而买下整张CD,同时,你可以在iTunes音乐店任意选择不同歌手的曲目,把它们合并成为一套只属于你自己的“播放列表”,这个歌曲目录可以长达3万首,你不会再为了同一首歌的循环播放而厌烦,也无须因为乐曲的播放次序不能调整而烦恼。另外,下载MP3是个相当简单的过程——上网、搜索、点击,你就成功了。 |
在这个例子中,几乎包含了“比特化交付”的所有优势。
(1)交付过程更及时快捷;
(2)曲目可以被自由组合,也就是说客户可以根据喜好而“定制”他的“产品”;
(3)平台可以支撑大量的人同时定制他们的产品而不会额外增加成本。
有人预测道CD在诞生了三十年后正在走向消亡,而和过去的取代不同的是,MP3并没有改善音乐的乐质,应该说,压缩技术其实降低了音乐播放时候的品质,但是,就因为它实现了将“批量产品”细分为“碎片产品”这一点,MP3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迅速成为新的音乐格式标准。
这种魔力其实在小朋友们都玩过的游戏——搭积木中就体现得很充分。积木都是由一个个小的、标准的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看起来,它们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随意进行组合,它们就能轻易地成为房子、汽车、尖塔、拱门、游泳池、木马……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有趣,更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积木可以变出的魔术正在提醒着企业的管理者们,要实现不同客户的“个性化”要求,不一定是要建造可以任意调节的流水线(这往往是成本很高的途径),而是,把你现有的流水线切成一个个更为标准的“组件”,然后利用整个行业的组合搭配,甚至是发挥客户自己的能动性,实现更容易满足不同需求同时也更便宜的“交付模式”。
现在,除了MP3,你还能想到哪些创新可以利用这种思路快速地将原本庞大、僵硬的“产品”变成可以任意组装的“积木”?
你想到图书了吗?我们曾经在第四章《从“单向广告”到“口碑互动”》中提到过:人们其实不需要百科辞典,他们需要的是知识。那些图书馆里一本本厚厚的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我们无法做到把知识细分。我们是如何使用辞典的?很少有人按顺序从A读到Z,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只是在查找关心的条目时能快速找到最感兴趣的那一页就可以满足需求。 所以,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整理的“碎片化知识”会比过去最全的“百科辞典”更受欢迎。正如CD正在变成一个互动的、包括了搜索+下载+自编辑的“个人曲库”一样,图书也变成了一个同样包括了搜索+下载+自编辑的“个人知识库”。 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不仅仅是“信息产品”,实物产品也可以从这样的“积木化”中得到巨大的改善。比如家具,来自瑞典的家具业巨人——宜家家居就是“搭积木”的高手。宜家的家具都是拆分的组装货, 产品分成不同模块,分块设计。模块化意味着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物流, 不同的模块可根据成本在不同地区生产,同时, 有些模块在不同家具间也可通用。 这样不仅设计成本降低了, 产品的总成本也降低了, 实现满足基本功能和个性化的统一, 最终将成本的降低通过低价格再与客户进行分享。而客户的能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客户们被鼓励自己组装这些“平板”家具,这样宜家还节省了大量的运输和服务费用。 |
任何一个被“积木化”的产业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新的机会出现了,更低的成本变得可能了,新产品的推出时间缩短了,客户们的自服务和自设计的热情也激发出来了……这些都是“积木的魔术”。也许,应该问的问题是:还有什么不能被拆成“积木”然后迅速组装?
二、
细分产品作用巨大
尽管有着巨大的利润前景,“积木化”潮流也并不是在所有的行业都得到了追捧,更多地还是以“传统”做法的“挑战者”姿态刚刚“浮出水面”。也有一些“先行者”们在这些尝试中折戟沉沙。比如最早推动MP3标准的P2P社区就在CD厂家的法律“大棒”下先后倒下,而Google 的很多尝试也遭到了“版权”的限制。但是,仔细地考察这些先期的挫折,我们发现,这些未能被快速接受的“积木化”的尝试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反而证实了它的强大能量。
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看似相反的两方面。
一方面,这些领域比以往更加强调行业的标准化,这些行业中的“标准大战”比以往都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这些领域更能够以开放的姿态来包容不同,例如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的合作方式、不同的产品标准……
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其实是有着内在统一性的。
在给孩子们玩的“玩具积木”中其实包含了重要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到底可以把千变万化的自然形状抽象成为哪几种基本形状?这其实是个很深奥的数学物理问题。人们一直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一旦一种新的更好的答案浮现,就一定可以用最简洁的“基础模块”把“搭积木”这个游戏玩得更漂亮。
同样的“求解”过程反映在那些出现了变化了的行业里,人们在通过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分解方式、不同的协作方法来测试可以把一个行业的产品制作过程分解成什么样的“基础组建”,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对接”将行业中的上下游自如地联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标准大战”。而当一个行业的协作标准还未能确定的时候,个体企业的选择是尽量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所有可能出现的“未来标准”,因此,在这些行业中,所有的尝试也都是受到鼓励的,这就是创新能够不断涌现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