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目前可应用的场景范围一般围绕着营销展开。营销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手段找到一群人的特质,施加离线影响,促使其来到平台。所以,对于营销来说,其本质就是一个离线行为,由离线数据构成的用户画像是其分析工具,用于建立更好地拉新、促销活动、唤醒策略。
不过,从用户画像到营销活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举个例子,朋友在公司建立用户画像划分了百来个维度。用户消费、属性、行为无所不包。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上线后运营看着这个干瞪眼。问题包含但不限于用户有那么多维度,怎么合理地选择标签?怎样定义用户的层级,VIP用户应该累积消费金额超过多少?是在什么时间窗口内?我所设定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后续应该怎么维护和监控?业务发生变化了,这个标签要不要改?设立好标签,怎么验证用户画像的有效性?怎么验证这套系统成功了呢?如果效果不佳怎么办……一系列使用时遇到的具体问题。
策略的执行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从岗位的执行看,运营背负着KPI。当月底KPI完不成时,往往更喜欢选择全量运营,而不是精细化。我想不少公司都存在这样类似的情况:使用过用户画像一段时间后,发现也就那么一回事,也就渐渐不再使用。因为本质上用户画像是一种分析工具,是用来提高运营水平的手段。要真正产生价值,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试错,科学合理地使用才是重点。这也是为什么大型企业想要上线用户画像时,我往往不建议客户选择软件公司只是单纯上线一套画像系统,而是选择让专业的咨询公司帮助进行业务梳理、建立画像体系并获得专业的应用培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