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审美管理者

“经济学家约翰•多布森提出过一个企业进化论,在他描绘的企业进化的图表中,20世纪型的企业代表是‘技术型企业’,而技术企业会向‘道德型企业’进化,道德型企业又会向‘艺术型企业’继续进化。并且他提出,在技术型企业中负责管理的是‘技能经营者、技能管理者’,道德型企业中是‘伦理经营者、伦理管理者’,而在艺术型企业中则是由‘艺术家型经营者、审美管理者’负责管理。”(引自绀野登《精益制造017:知识设计企业》)

就如约翰•多布森所说的,艺术性将会成为产品的核心。而工作中的艺术性即具有艺术性的员工,将是未来的最有前途的人。工作中的艺术性或艺术性的员工,并不是指从事专业的艺术工作的人,而是指那些具有艺术素养的人。这样的人,将会是企业未来的核心人物。

什么是艺术素养?一个人怎样才是具有艺术素养?一个人的艺术气质是什么样的?

那必然是对美的领悟能力。他能看到美,欣赏美。他不媚俗,不崇尚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是关注美本身。

那么,什么是美?直接去体验美才有意义,而不是看着美的定义去思考。而经常性地感受到、感知到美,艺术性自然就具备了。

曾被夕阳的壮丽所震惊吗?云彩被染成了金黄色。层层叠叠,由远及近,颜色变化万千,以黄色为核心。

曾为陌生人之间的一个友好微笑而感动吗?

曾因与某人的默契而欣慰吗?

曾为冥思苦想后的感悟而喜悦吗?

曾为雨后带着泥土的清新空气而神清气爽,并感恩生活、感恩活着的美好吗?

这些就是美。它在我们的感知和感悟中。没有感悟,那就与美失之交臂了。那就是没有艺术性,没有艺术素养和气质。也就设计不出、决策不出带有艺术性即美的产品。

因此,能否看见美、是否有看见美的能力,并不在于美的外在事物,而是一颗敏感而柔和善良的、能感知到美的心。善良、友好、宽容、谅解、帮助、正义、公正、勇气、正直、谦卑等,这些不就是美吗?而且正是美的本质。

人的艺术素养、艺术性,就是他的品德、美德和人性化(动物没有审美能力,这是唯独人的特质。因此,我们怎么能轻易舍弃呢?怎么能不断地堕入庸俗、粗俗、无知、肤浅、野蛮、暴力中呢?)。美,就总是在他的左右。他举手投足也皆是艺术性。很难想象,一个猥琐、卑劣、浅薄、唯利是图、争名夺利的人,能够设计出惊人的美的产品。

我们习惯于淡泊、宁静中所见的美,但又怎么能与善良、谦卑、爱中看见的美相比呢?爱产品、爱陌生人(消费者)、爱员工、爱工作之心,才是洋溢着热情、喜悦和创造力的美。而淡泊、宁静中的美又是多么的冰冷、冷漠、浅薄和自私。

我们不能强迫自己成为善,这本身就是一种粗鲁、肤浅的即丑陋的心境和行为。当我们为自己的恶忧伤、痛悔时,一个带着善心、柔和的心的新人才有可能破茧而出。

艺术性的隐喻是创造、创新。

因此,企业的艺术性,同时也就是创造性。因此,一家艺术性的企业,必然是一家创造、创新型的企业。这才是未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