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来衡量一个产品是否成功?或者一个产品要怎样做才能够获得成功?答案也许会很多很多,比如:一个独特的产品概念,一个诱人的包装,一个响亮的名称,一个伟大的创意,一场浩大的宣传等等。但是,我们是否抓住了产品的本质呢?我们有没有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心呢?我们发现,成功的产品往往具有一个特点:它代表着一个品类,并且具有能形成差异化的独特品牌。比如,营养快线——纯牛奶+纯果汁复合饮料品类的代表,银鹭——牛奶花生品类的代表,汇源——100%纯果汁品类的代表,太太乐——鸡精品类的代表……基于这种事实,我们提出如下观点:产品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能否形成对某个品类的牢固占位!这个占位不一定是第一,但一定要成为一种代表,能够与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相匹配。
一、品类体现着消费者的本质需求
消费者首先关注的将会是品类特性,他们需要知道这种产品是不是他们需要的产品,其次他们才会去关注品牌,这种产品类别中有没有令他们信任的知名品牌。这种选择顺序,其实是符合消费者思考逻辑的,因为产品本身的属性才是满足需求的根本,品牌则是附着在产品上的情感归属。因此,对企业而言,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推出新产品并延长其生命周期,首先就必须要在品类上成功占位,然后再顺势构筑起消费者的品牌偏好。
二、通过洞察行业本质来推动品类创新
品类占位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只有基于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品类占位才真正具有可能性。有的品类看起来似乎有前景,但却与消费者的认知不相符。有一家调味品制造商,打算推出一种新型的调味品,称之为“第四代调味品”——菌菇调味料。该企业的原意在于利用丰富的野生菌类资源,研发出纯天然的绿色调味品,从而在味精、鸡精的品类中切分出一块大蛋糕。但经过消费者调研之后发现,对于企业的这种想法,消费者并不买账,菌菇调味料目前在鲜度上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根源则在于,消费者并没有将菌菇和调味联系在一起,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教育成本。最终这家企业改变了营销策略,将调味料品类转型到了调味菜品类。
品类占位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第一,如果不能成为第一,只要能够不断创新,也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所谓的“第一”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创新,就有可能成为第一。品类创新的关键在于不断去细分、深挖消费者心目中的潜在需求,这是需要由制造商去引导的。
三、使品牌成为品类的“代言人”
基于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实现品类占位后并非就意味着“高枕无忧”,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丧失既有的占位。企业要使品类占位具有持续性,关键就在于使自己的品牌与品类之间建立一种独特的、牢固的消费联想。只要消费者能够将这个品牌与这个品类联结起来,只要一提到某个品牌就联想到某个品类,或者提到某个品类就能联想到某个品牌,那么企业的品类占位就较为稳固了。比如,消费者一提到喜之郎就能联想到果冻,一提到“果冻”就会联想到喜之郎。
要使品牌成为品类的代表,除了在传播上要富于创意和系统性之外,同时还需要构建一套系统的品牌结构,并与品类结构相对应,使不同的品牌与相对应品类的内涵相吻合,如此方能确保消费者产生正确的联想。要达到以上目的,一般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用母子品牌或主副品牌的结构,在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尽量使每一个不同的品类都能拥有一个相匹配的品牌,以便能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