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营

1.经营行为

对于上市公司,经营行为应做到诚信第一。真实是信息披露的第一原则,诚信是商业的第一原则。对于经营行为的合规性,要做到整体规划。想要规范,但是不知道怎么规范,规范到什么程度,应当找专业机构根据企业情况做好整体规划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需要做到尽早规范。

基本运作行为的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类:财务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资金与资产的处置、劳动人事制度。

2.知识管理

2017年7月,处于IPO上市进程中的北京聚利科技收到了一份专利诉讼,具体为金溢科技诉北京聚利科技的产品涉及侵犯其名称为“电子自动收费车载单元的太阳能供电电路”的专利权,并要求赔偿其经济损失1亿元。知识产权对于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而言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公司能否顺利上市,主要取决于公司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产品市场占有率、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而专利则是考量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控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旦上市成功,专利等无形资产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市值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主要有以下好处:

​ 保护公司的创新技术,占据技术高点。

​ 提高公司在商业谈判中的地位。

​ 可以通过交易、授权、融资等手段,为公司带来收益。

​ 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提升自我价值。

除了知识产权的管理,企业也应该做好内部的知识管理体系。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严重过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跨行业协作、跨区域协作已然成为整个社会的趋势,企业持续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已经不在于当前拥有什么样的产品服务体系或资源,而是在于快速学习、知识应用与知识更新的能力。

知识管理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个体的知识和经验为全体所用,并且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提高现有效率并根据实践经验对原有知识体系持续改进和优化。

3.劳动用工

在劳动用工方面,监管机构主要关注上市公司劳动用工规范问题及劳务派遣问题。

劳动合同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实践中,农业企业在聘用员工尤其是聘用农民工时,存在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对此应予规范。

社保问题根据《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但现实中,企业往往未及时、足额地为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对此,证监会在审核过程中通常会要求发行人披露需补缴金额及补救措施,并要求中介机构就发行人社保制度执行情况对发行上市的影响发表意见。一般而言,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需要出具兜底承诺,承担公司由于未完全履行社保缴纳义务风险。

证监会在审核劳务派遣问题时,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 劳务派遣用工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性、持续性存在不利影响。

​ 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社保缴纳是否合规。

​ 劳务派遣公司是否为关联公司。

上市公司不仅要实现合法用工、合规用工,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益分配原则:建立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利润分配透明化、公平化,按贡献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