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随夫姓”意思就是妻子嫁过来后随丈夫的姓。当代的中国人很多都不这样,对这个也很不理解。孩子随夫姓就得了,干吗媳妇也要随夫姓,还有没有人权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且别急,咱们横向看,在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这是一个传统的风俗习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名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他媳妇是米歇尔,米歇尔的全名是“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Michelle LaVaughn Obama)”;前总统小布什的全名是“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他媳妇劳拉,劳拉的全名是劳拉·布什。前前总统克林顿的全名是威廉·杰斐逊·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他媳妇希拉里,全名是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日本就更绝了,他们的《民法典》上规定“夫妻双方必须同姓”。
而纵向往前看,在我国古代妇女结婚后也会将丈夫的姓氏加在自己的姓氏之前。如今,香港地区还保留了这一习惯。而在大陆虽然偶有,但难觅踪迹,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世界很多地方有它存在的土壤。
嫁过来就成为一家人了,有人说“妇随夫姓”并非是不尊重女权,这就好像婚戒一样有着难言的、浪漫的气息。卡特彼勒收购绿城工厂以后,在其标志下面加了这样一行小字“A CATERPILLAR COMPANY”,翻译过来就是“一家卡特彼勒公司”。当年日本索尼公司把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收购采取的就是这样的策略。很多收购企业大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这样做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被收购公司在向外界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品牌的同时,别人还能一眼看出这家公司姓什么,是谁的。
但是卡特彼勒传统的收购模式是怎样的呢?在业内很多人的眼里,卡特彼勒的产品的确是夯实、耐用,但卡兄的做事风格雷厉风行,而且非常强势。特别是在合资企业、并购企业等这种大型交易中向来以“控股,控制品牌”著称,按照它的游戏规则,“凡是在国外建立的企业都必须控股”。
那是在2003年左右,卡兄风头正劲,对中国市场野心勃勃的时候,从它给某家企业的一份投资意向书里可以看出个端倪。摘要如下:
(1)合资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
(2)卡特彼勒要求拥有品牌,强调全球一体化,限制使用原企业的品牌。
(3)卡特彼勒明确提出,先投资10%的股本金,但行驶100%的所有权力。其他股本金分7~8年投资到位,在此期间卡特彼勒代管其90%股权,同时要求该企业交代管费用。
(4)对该集团下具有优势和产品重叠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将其中个别业务分割出售。
(5)该集团需向卡特彼勒在国内建立的研发中心购买技术。
(6)将把该企业建成具有能生产卡特彼勒产品技术的企业,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7)其产品只在中国本土销售,限制产品出口,出口产品须用卡特彼勒品牌。
(8)限制该集团和其他竞争者合作,对现有合资企业的发展进行限制。
(9)按照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大批削减员工。
以上所列其真实性有待考证。如若是真的,看过了这些,我们应该谢谢当年不被收购之恩。如果要达成了,不仅可能看不到徐工、三一、中联等这些响当当民族品牌的企业,而且要知道工程机械是国家的骨骼、脊梁,属基础性产业,一个人没有脊梁了,他能直得起腰吗?那么,一个国家要是没有脊梁了,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想想当初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工程机械这类企业的发展形势的确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企业负责人都陷入了企业重组、深化改革中,摸不清方向,非常焦虑。卡特彼勒之流的到来曾被视作是来自西方的圣明来点化这些在经济漩涡中苦苦挣扎的中国企业,他们的确有点化的能力,但是要价太高,条件苛刻。
例如,我有一个孩子,需要你指导他。而你呢,也能指导好他,但代价是指导好后,这孩子就成你的,和我半点关系都没有了。
这怎么能行!很多人会说,我宁愿要个傻儿子,也不会把他给你。当年的百亿并购的确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导致这一系列的并购行动无疾而终。尽管卡兄极力澄清,但还是遭遇了不少非议。
不过好在这些个傻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通过刻苦的自学,慢慢变得聪慧、练达起来,甚至能和原来的师傅一较高下。这是更多国人愿意看到的景象,我们应该庆幸事实也是如此。
100亿美金,控制整个中国工程机械的计划搁浅之后,卡兄在中国的政策的确是温和了许多。直到2012年才出手收购了这家绿城工厂,却不想成了烫手的山芋。
有句话这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卡兄的确不像若干年前那样骄横跋扈了,但是,骨子里唯我独尊的本性不会改,也是基于此,更多的还有商业的考虑,然后才有了此次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