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什么是数字化业绩改善会

数字化业绩改善会到底如何让全员持续每天进行本质改善呢?

数字化会议核心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每个与会的管理者分析本部门上一周期绩效数据,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设定科学的改善策略并承诺改善结果,领导者在会上辅导支持管理者设定改善策略并确认改善结果。会后,管理者按照会议决议执行改善,实现改善承诺。其核心原理如图6-2所示。

图6-2数字化业绩改善会逻辑

为了理解这个原理,企业要精确定义指标的内涵:绩效指标是基于流程执行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这张图中的例子可以看到:员工按照标准接待一个客户那么就会产生一个数据——客流量;如果客户认可,我们就会进行客户信息登记,也就是留档量;如果客户有购买意向,此时在不同的行业就会有不同的数据体现。

汽车销售公司就可能涉及试驾的数据,家具建材企业就会涉及量尺和设计出方案的比例,不同行业的体现指标数据不同。如果客户购买了,就会有基本的成交率、客单价及毛利率等等。如果客户连带购买,就可能会有连带率。如果客户是重复购买,就可能会有办卡或者会员卡充值的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管理者可以看到销售人员销售流程标准执行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销售人员是否按照科学的标准执行到位。

如果没有,那么问题在哪里?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的,可能是人的原因,可能是货的原因,也可能是场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做改善,这就是核心工具——数字化业绩改善会。

从改善过程看,改善的源头是流程执行的结果,也就是前面讲的“双百工程”:一百分的标准,100%执行到位。如果执行得很好,当然没问题了,就不需要改善,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流程执行不到位,而且流程本身也并不是一百分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基于数据进行倒推,看看流程执行到这个程度满不满意,然后再分析一下,是流程不科学,还是执行不到位。如果流程不够科学,就找到流程的问题去改善流程;如果是执行不到位,就找到执行的问题,改善执行的过程。

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的能力问题,所以用销冠孵化器把标准进行改善,然后把这个销冠思维习惯植入员工身上,让员工具备这个思维习惯去执行到位。所以,我们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最后核心的改善点就是盯着人的能力改善。

需要强调的是,人员能力的改善培训并不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化培训,而是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培训。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销售人员具体的问题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我们基于顾问式销售的流程,流程已经是一百分的情况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某员工执行不到位,找到原因是这个人不会判断客户的预算。此时你再去给他整体的讲顾问式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一听又是顾问式,又是这个老师讲顾问式,他觉得都已经学过了就不再去听了,不会因为自己预算判断不好,在老师讲到预算判断的时候突然就惊醒过来要去听。所以,科学的改善不是做笼统的大方向的培训提高,而是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改善,就像刚才那个员工就可以让他参加预算判断提高班的辅导,这也是我们在销冠孵化器中要把销售流程拆分成各个节点,再做成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的原因。

按照上述逻辑周期性的进行数据分析、改善执行,就形成了企业的持续改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