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织创新

(1)海尔做到这一点有两个重要节点:

​ 2005年,海尔推行“人单合一”制度——允许个人可以跨职能部门发起项目,就某一新品或新项目组成自主经营体。

​ 2012年,张瑞敏干脆把公司底层架构,即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供应链上的职能部门全“拆”了,形成几千个有各自财务报表的虚拟小微公司。

完成这一步之后,张瑞敏觉得海尔算是进入一个新境界——“不再是一个指令性组织,而是变成了一个创新性平台”。海尔通过人单合一的模式将企业变成创业平台。通过这种探索,海尔将企业逐渐从封闭的组织变成了开放的组织。(海尔总裁周云杰语)

在成为平台之后,海尔的层级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1万多名中层管理人员。目前这个平台上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对于每一个创客来说,新的发展动能来自驱动机制,主要是激励机制或者薪酬制度的创新。”

核心问题就是激励机制。创业要先解决激励问题,全世界的企业在激励机制上主要有两个弊端:一是企业股权不能量化到每个人;二是股权或期权的分配不是跟个人所创造的市场价值挂钩,不能激励所有人的积极性。

海尔解决这个难题的创新探索是基于人单合一理论的创客所有制。它包含了三个特点:

一是用户付薪。创客的薪酬不是领导决定,而是用户决定,我们叫用户付薪。创客只有为用户创造了价值,自己才能分享价值。

二是资本社会化。创客小微一定有社会资本的参与,有外部风投投资,企业才会投,创客也必须跟投。

三是动态优化。创客的股权是动态的,创造价值大,股权就多,没有创造价值,股权就不存在。

人单合一实践中很大的创新点,体现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这个思路比较好地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是创客所有制目前正在做的重要探索。”同时,海尔推行的创客所有制是自愿原则,建立这样的机制框架和模型后,全员创客可以选择是否进入这一体系。“目前我们这个机制推行以后,真正的创客都会选择进入,因为它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海尔总裁周云杰语)

(2)构造生态:从四个基本要素做起。

海尔目前的举措,都在潜移默化地打造着一种生态体系,而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海尔为一个核心的大生态环境。海尔生态最重要的特征有四点:

​ 这个生态是真正开放的系统。不是封闭的闭环,封闭就不能称为“生态系统”。

​ 这个生态可以自我演进。海尔的平台没有了层级,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后变成一个自行演进的体系,进行自我淘汰、优胜劣汰的进化。

​ 这个生态能和其他生态系统做到互为生态。海尔本身的生态体系是一个节点,如果是一个智慧家庭平台,那么微软甚至苹果可以成为这一生态中的节点。同样,在其他企业的生态中,海尔也可以融入并成为其中一个节点。

​ 海尔的生态要具备与时代特点和自然生态的相关性。可以说,如果海尔营造的生态与自然界的生态有冲突,或者与时代特征有冲突,这种生态的生命力就会有很大问题。海尔的平台要完全打开企业边界,对全球资源进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