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穆斯林婚俗的庞杂烦琐并不比印度教徒的逊色,可谓难分伯仲,同样复杂,丰富多彩,颇具特色。
穆斯林一般由男子提出求婚,将求婚信用一块漂亮的手绢包好,或装进一个彩色的信封里,派人送往女方家。接下来,就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包括长相、年龄、健康、品行等。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地方女方家长把男青年请到家里相看,满意后派人告诉男方家里;有些地方男方到女方家里相看,如果满意就当场吃糖果,如果不满意就不吃任何东西;有些地方男女双方将了解对方的事托给中间人代劳,等中间人感到满意后再告诉男方,事后男女双方要给中间人一些适当报酬。
男女双方两家同意后,举行订婚仪式。男方的女眷们挑选良辰吉日,带上订婚礼品,由乐队伴奏,前往女方家。礼品中有糖果点心和其他甜食,也有首饰和现金。这些订婚礼品,包括首饰、花环、手镯、项链、指环、耳环、戒指等,放在一个银盘或铜盘里,用五颜六色的盖布遮好。
女方的女眷们在门口等候亲家人的光临,待亲家女宾们一到,就给她们的头上涂上吉祥线,脖子上戴上花环,带她们到房间或走廊,坐在铺有白布的地上休息。来宾就座后,女方的亲戚把新娘拉过来,叫她面南席地而坐,举行一系列仪式。新娘穿一身鲜艳夺目的红衣,头上戴上面纱,将脸全部遮住,低头坐着,一声不响。男方女眷们给新娘嘴里送上甜食和“邦”,新娘并不真吃,而是偷偷吐在一块手绢里。男方的人乘机仔细端详新娘的相貌姿色,有些女眷借助新娘的手把“邦”送进未婚姑娘的嘴里,据说吃了它的姑娘可以很快结婚。这一仪式一结束,女方的女子们马上围上来,把新娘抱住,表示祝贺和恭喜。男方和女方的女眷们也互相道谢,恭贺一番。
克什米尔地区订婚仪式有所不同。男方去女方家不带首饰和甜食等,到了女方家,给新娘的手上画图案。女方家用饼和各种肉食招待客人,并将脆饼和肉食带给新郎。几天后,女方家给新郎送去手表、戒指等,也给婆婆送去披肩和首饰。订婚后,婆家的嫂子和小姑子去娘家相看新娘,送去首饰。克什米尔人一般订婚后就结婚入洞房,洞房后新娘仍住在娘家,去婆家是以后的事情。
订婚仪式后,男方不分男女,全家出动,给女方送去礼物,礼物有油炸食品、梳子、香水、首饰等。女方选出2个女子,手持花环和檀香木粉,在门口等候。当客人一到,她们给每个客人脖子上戴上花环,并给女客的发逢里涂上檀香木粉。新郎的母亲、嫂嫂或妹妹把新娘带到一边,揭下她头上的面纱,给她戴上花环、金戒指和银指环。然后,由7名已婚女子取7块甜食和“邦”,分别送到新娘嘴里,新郎的母亲和所有女眷给新娘手里放些钱。歌手开始唱吉祥和赞美的歌曲,边击鼓边唱歌,赞美新娘多么美丽漂亮,夸奖给钱的人多么慷慨大方,逗得在场的人不时发笑,人们边笑边向歌手投钱。一阵热闹之后,新娘被带回房间。
随后,女方新娘的姐妹带上礼物去男方家里,礼物有油膏和新郎的婚礼服。男方同样用糖水热情招待女方来的客人,给每个人脖子上戴上花环。大小姨子叫新郎坐在一条凳子上,在他手上画个彩色图案,向他索取赏钱。新郎故意只给她们一个卢比,大小姨子嫌少,你争我斗,最后新郎当然要多给一点钱。
穆斯林订婚后,男方要付给女方“彩礼”,这笔钱财叫作“迈合尔”。数额多少不限,一般根据经济条件好坏,由双方商定。有的一次性交清,有的分几次付清,有的在婚前付清,有的在结婚后很久才付清,有的到关系破裂离婚时才付完。这笔钱财归妻子所有,属于个人私有财产,他人无权干涉。这笔钱丈夫非给不可,否则妻子可去法院上告索取。
有些穆斯林女子出嫁时也给男方“嫁妆”,有些男方向女方要嫁妆。嫁妆数量多少不一,一般也是根据经济条件而定。给的东西多为衣服、皮箱、椅子、镜子、首饰、银床、铜器等生活必需品或装饰品。但近年来,也开始陪送电视机、收音机、沙发、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轿车等。这些嫁妆在男方的迎亲队回去的那天拿出,让在场的人都看到,并书写两份清单,女方签字,男女两家各执一份,分别保存。
结婚前的五六天,新娘要“坐盲茄”。新娘洗澡和梳发后,换上黄色衣服,坐在凳子上,姐妹们给她喂一口甜食,母亲往新娘手里放些钱,并给她一个“邦”和“比迪雅”。新娘的姐妹或嫂嫂将她抱进屋里,叫她坐在床上,等待结婚。从那天开始,新娘不能再见任何男子,甚至包括自己的父亲和兄弟。每天给新娘身上涂擦油膏,给她喂牛奶和甜食,以便使她的皮肤变得漂亮柔嫩。有些地方做法不同:在马德拉斯,结婚前三天,新娘和新郎分别在自己家里同时坐板凳,身上擦油膏和姜黄,新娘和妇女们一起唱歌;在克什米尔,新娘和新郎身上擦酥油和凡士林,五六天后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再擦姜黄,通宵唱歌。
婚礼那天,迎亲队前往新娘家娶亲。迎亲队由男女组成,个个身穿新衣,鲜红碧绿,金光闪烁。乐队和吹鼓手高奏乐曲,徐徐前行,走在队伍最前列,新郎和迎亲队紧随其后。新郎有的骑着备鞍加垫、精心打扮的骏马,有的乘坐花簇丛丛、五颜六色的轿车。迎亲队翩翩起舞,有的男女分跳,有的男女合跳,还不时发出阵阵炮声和五彩缤纷的烟火。
新娘家的人分站两行,在家门附近的大路上夹道欢迎新郎和迎亲队。人们故意用一团团米饭向新郎投去,新郎和新娘的弟弟等新郎从马上跳下或从车里走出后,争先恐后地抢着骑到新郎的背上。如果新郎的弟弟先骑到新郎的背上,以后新郎永远管着新娘,如果新娘的弟弟先骑到新郎的背上,以后新娘永远管着新郎。之后,新郎和迎亲队来到五光十色、灯火辉煌的“婚棚”歇息。
结婚仪式即“尼迦合仪式”在第二天清晨六点左右举行,一般在法院办理。新郎和新娘要去法院办理登记仪式和手续,由一名法官、律师和两名证人分别征求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婚,新郎和新娘的亲戚朋友围坐在他们周围。征求完双方意见后,有人双手捧起一盘甜食,轻轻碰一下新郎的头,在新郎头上方绕几圈,然后把甜食分给大家吃掉。接着,新郎及其证人在登记簿上签字,法官盖章,之后交给新娘父母保存。
结婚仪式之后,新郎去新娘家接受祝贺。新娘家一片欢腾,歌女高唱动听的歌曲,人们把新郎招进屋内,给他头上戴上花冠,他用手绢捂着嘴缓步来到门口,新郎的姐妹将他拉进屋里,歌女再次放喉高唱。接下来有许多仪式,各地不一。有的地方把一些黑芝麻和黑糖放到新娘手上,让新娘喂新郎吃,以表吉祥。有的地方把一些檀香和其他粉末状的香料交给新郎,让新郎用手涂到新娘的发逢里。有的地方新郎向在场来宾和观众一连敬7次礼,有的敬3次或5次礼。接着,让新郎和新娘头上蒙一块薄布,面对面坐下,中间放一个枕头和一面镜子,枕头上放一本《古兰经》,新郎翻开《古兰经》读几段经文,向新娘脸上吹一口气。之后是拥抱,次数不一,但必须是奇数。
仪式完后,送新郎和新娘去房间。三天以后,新娘随迎亲队离开娘家,前往婆家。新郎把新娘抱进挂满黄色花环的轿子或车上,新娘或新郎的姐妹陪同新娘坐在轿子或轿车里。乐队奏乐开路,新郎紧随其后,之后是新娘的轿子或轿车,最后是迎亲队和抬嫁妆唱歌的女子。
新娘来到婆家后,新郎的妹妹出来故意在门口拦路,得不到新娘的赏钱,就不放新娘进去。新娘进屋坐下后,新郎亲手喂新娘7口牛奶粥,然后由人握着新娘的手再喂新郎7口。婆婆先看新娘,给新娘赏钱和首饰,新娘也回敬婆婆一些钱和首饰。之后,其他人才能看新娘。
结婚7天后,新娘的哥哥带上首饰和甜食来到新郎家里,给新郎一些喜钱,将新娘接回家。男方家带上好吃的饭菜和水果,来到女方家。小姨子们故意开姐夫的玩笑,将他的鞋藏起来,向姐夫讨赏钱。新娘和新郎互相喂7口牛奶粥,新郎用带花的枝条轻轻抽打新娘7下,新娘再回打新郎7下,新郎和新娘相互往对方身上投掷花团,继而亲家母也用蔬菜和水果互相投掷,最后请大家吃饭,给新郎和家人送一些喜钱。这个仪式叫作“角蒂仪式”。
新媳妇回到婆家后,依次接受母亲、姨母、外祖母、祖母的宴请。新媳妇要第一个来到宴请者家里,接着新郎和亲戚朋友陆续来到。宴请者设宴招待新婚夫妇和宾客,并送给新婚夫妇一套衣服和现金,大家欢聚一堂。有些地区,特别是南印度,由男女双方亲戚轮流宴请新婚夫妇。一般来说,这种“贾莱仪式”只在一个星期中固定的某一天举行,所以往往要持续好几周。
图7-3 新婚夫妇
结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夫妻双方不和,可以离婚。根据伊斯兰教法规定,只要丈夫连说三声“离婚”,妻子非离婚不可,一切调解无济于事。离婚时,夫妻双方要告诉各自的证人,如果证人已经不在,则独自离婚。如果是女方主动提出离婚,可先向法院声明,经过法院允许后,才可以离婚,但要把全部彩礼退还给丈夫,如果丈夫同意,也可以少退或不退,如果是男方先提出离婚,女方不用退还彩礼。
离婚后,如果双方反悔,愿意重归于好,可以复婚,但复婚次数不能超过3次,前两次不用办理登记手续,第三次必须办理登记手续,举行仪式,然后才能合法同居。离婚以后,女子要寡居一个时期,一般为3个月至4个月,在此期间,不能出门,也不能结婚,以观察是否有孕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