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战而胜的原理

由于李靖采取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因此在正式开始战斗前就已经让对方失去战斗的条件和能力。那么,不战而胜的原理是什么?

《孙子兵法》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理想的方式是“伐谋”,伐谋是指在策略上胜过对方,其结果是对方主动放弃跟我们打。其次是“伐交”,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诸侯国,它们联合起来打仗的时候会从不同的方向进攻,分散敌方的兵力,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使其丧失和这些诸侯国对抗的条件和能力。再其次是“伐兵”,也就是野外作战,双方都可攻可守,实在没办法,我们才会攻城,前面我们也提到过,攻城是下策,会造成很大的伤亡,付出的代价非常大。因此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活动让对手丧失与我们作战的条件,这就是不战而胜的原理。

(三)企业的不战而胜就是打“客户价值战”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虽然不会像打仗那样真刀实枪地拼杀,但是原理相同。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争夺客户,谁的产品能够赢得客户的青睐,谁就能够占领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过程,消费者来到商场,会看到很多品牌的产品,每一款产品在使用功能、价格、质量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产品?一般来说,根据厂家提供的信息,消费者会考虑哪个产品更适合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企业之间竞争的过程。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商场销售人员把A、B、C三个品牌的产品同时推荐给客户,在使用功能、质量、服务相同,外观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也很为难,如果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没有判断标准,就会跟销售人员讲价,想办法得到更多实惠,这时企业竞争就进入“消耗战”的过程,企业如何避免打“消耗战”呢?

答案很简单,给顾客提供差异化的价值。为什么在市场竞争中那些行业内的高端企业毫发无损?这是因为在价格或者其他相关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产品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在价值相同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更加便宜,顾客就有充分的理由去选择我们的产品,这样我们就占领了市场。

格兰仕微波炉——“价格屠夫”

格兰仕是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在中国市场是知名的微波炉品牌。但是格兰仕初创时期没有这么大的知名度,在和对手竞争的过程中,格兰仕的管理者已经看到企业即将陷入“消耗战”的泥淖,企业管理者跟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说:“如果我们的产品销量翻一倍,甚至更多,我们的价格能降低多少?”财务人员大致做了核算,说:“如果产品销量能翻一倍的话,我们的价格至少可以降低25%,纯利润还是有非常好的保障。”

企业管理者采纳了这个建议,格兰仕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降价活动,当时,微波炉属于高档商品,批发价一千多元,格兰仕选择降低20%。众所周知,如果批发的话,厂家的利润微薄,当时格兰仕大幅下调产品价格,很多竞争对手不敢效仿,格兰仕微波炉的销量增长了两倍多,产能很快就跟不上了,于是企业安排加班生产,扩建厂房,购买新的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产能终于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很多小的品牌已经没有能力跟格兰仕竞争,便放弃了这个市场,格兰仕通过不断复制这种模式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好不容易跟上来,结果格兰仕又降价,几轮下来,格兰仕已经把大部分竞争对手挤出这个市场,因此格兰仕也获得了一个绰号——“价格屠夫”。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战”与“消耗战”的区别与关系,“消耗战”包含“价格战”“资源战”等,“价格战”是指我们与竞争对手在产品定价上的较量,如果你降价,我就跟着降价,最后大家都没有利润空间,无法拉开差距,这种“价格战”就属于恶性竞争。

格兰仕的“价格战”与众不同,首先,格兰仕管理者在降价前有整体的战略规划,在价值相同的情况下,格兰仕管理者对产品价格优势进行判断,认为降价会让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如果降价幅度大,竞争对手轻易不敢效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格兰仕微波炉从1500元降到1400元,对手一定也会跟着降价,如果格兰仕微波炉的价格下降20%,竞争对手无利可图,就不会跟着降价,企业管理者采用降价策略最终成就了格兰仕微波炉霸主的地位。

企业的不战而胜就是打“客户价值战”,这就像很多人在等着坐扶梯,而你选择了爬楼梯,虽然看似艰难,但是往往先于对手到达目的地。

很多企业会失败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中无法保全自己,企业在创立之初就面临竞争,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竞争对手有所不同,当我们只有一家百十平方米的店面时,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是隔壁的夫妻店;当我们在区域内开始复制经营模式时,我们面对的就不只是区域内的竞争对手,还有其他知名品牌,市场竞争与战争的本质相同,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企业刚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管理者就应该做充分的调查并进行预判,不让自己陷入“消耗战”。战略选择成功,企业未必能成功,但是战略选择失败,企业一定不会成功。

明智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绝对不会耗费精力去打“价格战”“广告战”等,悄然成长才是王道,行事低调,积聚实力才是明智之举,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是我们后面会讲到的“修道保法”,一旦时机成熟,倾力而战,一战定胜负。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是如此,不仅要考虑胜败,更要考虑如何善后,狂轰滥炸之后的市场残局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竞争彩头。

从最开始的暴利到最后的微利,这是大多数行业企业的宿命,最终我们会发现一些大品牌占领着行业内的高端资源,其产品价格让人仰视,为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能够完好无损?因为从一开始这类企业就给自己清晰定位:做行业龙头品牌,成为消费者追随的对象。他们从来不屑于打“消耗战”。如果打“消耗战”,即便侥幸存活下来,也会进入微利时代,惨胜不是理想的胜利,你的战利品已在“消耗战”中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