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从“前台”到“幕后”,从“土豪”到“掌控者”

我们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来看看如何应对“唯我独尊”的消费者,既然消费者这个因素异军突起,影响了原来的系统。那么,我们依然把这个变化的元素放到系统中考虑。

企业永远都需要让消费者认可自己的产品,这个目标是不会变的。唯一需要变化的是手法,面对“闭关”“排斥”的消费者,如何让他们认可?

营销人认为这个问题很难。但是,有人面临比这更难的事情,但是成功了。

美国如何引导全球人民

冷战时期,美苏对抗,如果您是美国政府的营销机构,要把美国的观念,方案推销给苏联,最终让苏联解体,您怎么做?

广告轰炸?产品演示?促销活动?……面对用敌视的眼光看着你的苏联民众,面对不可能提供任何媒体给你的苏联政府,你头痛吗?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就是干成了这样一件事,他们用的策略框架是什么呢?

他们成立和控制了一系列“中立”、“权威”的组织——卡内基基金会、民主基金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公司。卡内基基金会资助苏联的转型经济研究所,扶持苏联学者成为“国际认可的经济学家”,民主基金会渗透大众传媒,宣传西方的生活方式,并暗示这种优越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是直线关联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超级专家的身份帮助苏联制定提高效率的方案,其实是国企私有化,然后由高盛等投行打压股价,并低价收购国企。最终完成了他们的战略意图,在苏联拥有全球顶尖武器的情况下,瓦解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客观的分析这个案例,这里面,美国人是没有直接面对他的“顾客”的,他用了一系列“分身”来达到他的目的。

从更本质的“传播系统”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历来强调回归平实的事实,传播到底是什么一回事?传播是信息发布者、发布渠道、发布方式、受众组成。这就是一个毫无争议的系统。

那么,在这个系统内,受众是消费者,消息发布者是企业,消费者和企业是有明显的关联关系——消费者只要看到是企业出面,就会提高警惕,捂起耳朵。那么,最终的信息接收当然要大打折扣。所以,必须借鉴美国人的思维,把自己隐藏起来,由台前到幕后。

传统的营销学和传播学中,往往是忽略了这个关联关系的,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发布方式,也就是广告制作方法和策略上,这明显是“螺蛳壳里摆道场”,进入了死胡同。

所以,企业必须学会从台前到幕后,从天天做推广暗示自己财大气粗的“土豪”,转变成幕后引领舆论、引导舆论的“掌控者”。

我们现场模拟一个案例,如果你是美国政府,要到中国来宣传你的制度优越,如何利用骆家辉大使到任时传播?这个事情大家可以复盘,查查他们是怎么策划大使坐普通舱到任,怎么在国内刮起报道的热潮的,怎么忽悠我们老百姓的。

本节的最后,我们想同营销人员交流一个观点。为什么大家觉得戴套套“爱爱”会觉得不爽,而用各类国际学者的眼睛去看营销却很理所当然呢?当你恋恋不忘科特勒、凯文凯勒,用他们的工具和理论来指导营销时,有没有想过,你可能已经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了,你看到的,会不会只是大师们理论下的一个镜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