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有写与加多宝有关的那点事儿的想法很久了,却迟迟未能成稿,主要是修为不够,始终无法平复内心太多的争斗。这本书到底是什么定位?是一个企业或人物的传记,还是我这个个体的回忆录,抑或是那个团队的写照?是专业多点还是故事多点,是面面俱到还是聚焦说透,是把那些耳熟能详遍布网络的软文复述一遍,还是深挖内幕、八卦猎奇?不一而足。

纠结,无法征服心性的贪婪;

焦虑,时过境迁应无所住;

麻木,前路漫漫,不堪回首;

顿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终于切身体会六祖慧能的名言了:佛法非关文字。

想用疏浅的文学基础表达一个企业和人的故事,原来如此之难,难在不能制心。

从一个现实的角度看,加多宝确实有波澜壮阔的风景,堪称传奇。

很少有企业有过山车一样的历程,从诞生至今可谓九死一生。如蒙牛、养元等,虽起步艰辛却都能巅峰笑傲,似娃哈哈、健力宝等,也曾风光无限如今只剩追忆。它们都很少经历那么多次生死一念、千钧一发的危机和考验,同一个企业、同一批人,跌而不倒,失而不败,在困境中走得更远。九死一生,说来轻松,因为都已远去,回想起来虽然一身冷汗,但也只是内心的一点小小的波澜罢了。一般企业生死的经历不会太多,经历的多了也就淡定了、开悟了。

从人性的角度看,爱恨情仇、风起云涌不亚于故事会。

笔者有幸以局内人的身份见证了加多宝从零到百亿的过程,也从毛头小子成为中年大叔,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给了加多宝,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加多宝20年的起起落落,同样也是70后、80后的青春畅想曲,从东莞到浙南、江西市场的艰苦拓荒,以及甚少被提及的茶饮料折戟的过往,无数个岗位的不同面孔都曾经挥洒过同样的热血青春与荷尔蒙,收藏了数不尽的酸甜苦辣。那些曾经交际或谋面或未曾谋面的人,夹在无数是非的“局”内,随着岁月的推进,逐渐变得模糊,往事成云烟。一个成长起来的企业,确实会很大程度改变与它相关的人的人生。

从案例的角度而言,加多宝算是一个超级样本,各种方法得失值得琢磨推敲。

关于加多宝的相关方法,市面上已经汗牛充栋,各种讲坛及讲台也是百提不厌。确实,作为一个屌丝逆袭型的企业案例有着独特的魅力,无论从成功学还是厚黑学方面。诚然,战略、策略或者某个战术、方法对于企业的成长或者成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也仅仅是成就一个企业的木桶上的一块板。

从梦想的角度出发,作为营销人,我也经历过如饥似渴读案例的过程,后来逐渐敬而远之了。我发现不是自身成长有多快,而是因为看到的案例套路都差不多,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添油加醋,少有能够入木三分、客观独到。有时候多么想读读既有系统逻辑和方法规律,又有江湖情怀和燕闻轶事的案例,如历史名著般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的商业著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理论教科书,而是一部“江湖史书”,它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温度,能够走下神坛,谈笑自如。如打坐观息、心如止水,又如降龙十八掌、形神合一。纵观加多宝的发展历程,它具备产生这类著作的基础,其实任何有所成就的企业,即使大成大败、大起大落,都有诸多值得品读参悟的人和事,乃至方法规律。

加多宝从创立新品类的最初实践,到明确产品定位和市场拓展;从立足粤浙江、实施“三大战役”后全国开花,到转变品牌发展,其过程一波三折;从确立“三权分立”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到4M管理标准的成熟运用。奠定了加多宝作为一家资产百亿的内部基础,然而绝非外人所看到的营销上的大开大合。虽然央视夺标并成功冠名中国好声音,打造了企业知名度,但是受夏枯草事件的影响及和其正等追随者的崛起,仍然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市场局面。以特劳特和多宝咨询为代表的战略伙伴的智力支持,及媒体公关的长袖善舞,终端客情关系的科学维系等,远不是几部浅尝辄止的书籍能够精准阐释。各方合力共同推进加多宝的演变,造就了加多宝的成功秘籍。正如世界上不会有两家一模一样的企业,每个成功的企业肯定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秘籍。

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成功,其实只是过去的现象,结果也只是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对于企业经营者和深思企业发展进步的人而言,文字所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感悟。如果说有情怀,那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剖析加多宝的发展历程,揭示中国企业和品牌的成长规律和方法。坦诚来讲,就是以人性化的感受与情怀,以职场中种种戏剧性故事为载体,书写一部有血有肉的企业案例。

无论是谁,回忆过去岁月的无数片段,总能从不同角度的切入,其中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却相互纠葛,微细振动,随着时间的流逝已逐渐模糊。而每个陪伴加多宝成长起来的人,与所有在职场中沉浮的你我一样,也都有留下的记忆。

经典也罢,传奇也好,终归在历史长河中过眼云烟。

相信同样身在江湖的你,一定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