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产品开发思路认知方面的误区

思路决定出路,认知的高度决定行动效果。新产品作为推动企业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哪一家企业不将开发新产品当作自己的核心任务?但是,很多企业由于对新产品开发思路不清晰和认知高度不足,导致对于如何才能成功开发新产品心中无数或者茫然,在新产品开发上走入极端,或者新产品开发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思路不清晰和认知高度的不足,导致新产品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产品开发贪多,缺乏对新产品的理性规划

新产品的开发除了要做必要的市场调研,找到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外,还需要企业对新产品开发进行必要的规划。这样才能把握节奏,减少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现实中一些企业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抱着“多子多福”的心态,认为产品开发越多越好,产品多自然销售就多。因此,不注重对新产品开发进行“计划生育”,企业的产品开发往往是为开发产品而开发,造成产品开发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最终结果是,企业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的成功产品少之又少,甚至有的企业一年向市场上推出几十个新产品,但没有一个成功。

小提示:成功的新产品固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是每一个企业人、财、物的资源是有限的。新产品的开发要做好理性选择,把握新产品开发的节奏感,不要同时推出太多的新产品,这样会分散企业的资源,特别是研发、销售、市场等方面。应该在提升现在产品竞争力的同时理性地选择新产品项目,做到新产品开发不能只关注数量,还要关注质量。

2.新产品开发过度追求技术指标,忽视消费者实际需要

每个企业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都充满信心,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对新产品之所以充满信心,往往是因为认为自己的产品比同类竞品好。比如产品的品质更好、口味更独特、原料更丰富等,就认为自己的产品比别人的好,一定会成功。出于这种心态,导致很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步入过度追求技术指标这个误区。在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上,缺乏对市场客观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忽视市场的实际需要,过度追求产品在技术指标上的先进性,走进“技术指标是企业新产品成功的保证”的误区。在新产品开发上无限制地放大技术指标的战略意义,使开发出的产品虽然具有较高的技术指标水平,但也导致新产品的成本过高,指标过剩,缺乏市场需求。

小提示:新产品开发一切从消费需求和竞争态势来考虑,而不是基于产品!在符合国家标准和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技术指标是个相对的概念,不是越高越好。优异的产品如果没有适应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等因素,只是孤芳自赏而脱离消费实际,造成新产品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渠道难接受,消费者也不买账。

3.新产品开发消费人群定位求全,忽视细分市场

不同的产品对应的目标消费者是不同的,不同的消费者表现出了不同的消费特征与消费喜好。每一个新产品在开发前期的构思阶段,企业前期都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以确定产品的目标对象,给新产品定位。但是,受各自能力、认识的限制,很多企业会在新产品定位时走入误区,幻想着所有人都是产品的消费者,认为新产品只有老少皆宜、男女通吃、人人都能买,才会有销量。所以,在新产品开发时过于偏重产品的普适性,希望其适合尽可能大的销售对象范围,结果导致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明显,没有特色,最终陷入恶性竞争。

小提示:营销的本质是为部分人提供服务。在市场中,企业的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只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每个细分市场的容量都不能小觑。只有定位精准,抓住核心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先消费起来,市场才有机会激活。

4.新产品开发急于求成,忽视前期市场研究工作

新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要成功开发出新产品,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通过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来洞察隐藏的消费需求,确定目标消费者及核心需求。然后,围绕消费需求提炼要开发产品的概念,对计划要开发的产品轮廓进行初步的描述,包括产品形态、产品特性(或功能)、能解决的问题等,确定后再进一步明确产品原料、配方、工艺、包装、设备、成本等。以上相关环节,任何事情都必须做对、做到,只有环环相扣,才能使企业顺着正确的路径开发出成功的新产品。但是,在新产品开发中,一些企业对这些前期市场研究工作不重视,缺少足够的耐心,在新产品开发上贪图速度,急于求成,只热衷对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技术工作,忽视对市场研究基础工作的完善,由于前期基础工作不扎实,定位不准确而失败。

小提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产品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洞察消费需求作为新产品开发的开端,只有做好这个基础工作,才能避免新产品开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