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良性发展,经营者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所处行业也不尽相同,因而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会完全一样。尽管如此,但仍有一些共性因素是都要涉及到的。
正如一部车子,能跑多快,既受车况的影响,又受路况的影响。车子不好,跑太快了,会散架。路况不好,跑太快了,会翻车。车况、路况,共同决定适宜的行驶速度。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车况、路况又是什么呢?车况,就是企业所在行业性质。路况,就是企业自身基本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所有企业都要考虑的。
就企业所在行业性质而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因素:
1.行业经济特性。
有些行业,快些发展,会有天然的竞争优势。比如,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行业,就可以适当加快发展速度。这些行业,经营规模越大,投资回报率越高。同时,规模和盈利也可以为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先发优势明显的行业,快速发展可以及时锁定一批顾客。也可以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行业发展阶段。
企业所在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如果是处于成长期,那么企业发展速度就不应低于行业平均发展速度。低于这一速度,企业就不可能在市场立足,因为速度就意味着市场。如果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那么企业发展速度就可以适当放慢,以节约资源并寻求别的发展机会。
3.竞争对手情况。
华为公司有一条规定,“要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或高于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成长速度”。竞争对手都在跑马圈地,开疆拓土,你却按兵不动,这是被淘汰的前奏。
4.市场接受程度。
企业成长是企业与市场之间互动的结果。没有好的市场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实现。如果企业不考虑市场接受程度,盲目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过度挖掘市场甚至是透支市场,肯定会加大发展成本,甚至会被市场无情抛弃。上赶着不是买卖,发展的事急不得。
就企业自身基本素质而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因素:
1.资源供给情况。
一定量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发展要受到资源供给水平的制约,超越资源承受能力会有很多负面效应。在制约企业发展的诸多资源要素中,资金和人才是两大基本要素。只有资金和人才充足,企业才可以将市场机会转化为赢利。
因此,人才储备充足的企业,可以提高发展速度。反之,就应当放缓发展速度。资本结构比较合理,或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适当加快发展。反之,就应当放缓发展速度。具体怎么判断呢?看人才,可以观察是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看资金,可以观察是否有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存在。
2.运营效率高低。
企业不仅是一个人、财、物的概念,而且是人、财、物的结合状态。人、财、物结合好的企业,运营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如何衡量人、财、物的结合状态呢?一些财务指标可以帮得上忙。简单说,生产增长率应接近于销售增长率,盈利增长率应接近于销售增长率。换言之,生产出来的东西应该能卖出去,卖出去东西应该能收到钱。否则,最好“马儿你慢些跑”。
3.业务稳定程度。
企业初期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为业务量的扩展。但如果这种扩展不稳固的话,企业的发展也难以持续。衡量业务稳定程度的主要参考指标,有顾客满意度、顾客流失率、新客户增加比例等。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指标的高低,适当加快或放慢企业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