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从生产出来到被消费者购买,一共经历成本价、开票价、打款价、供终端价、二批价、团购价(也可以是实际成交价)、标牌价(零售指导价)七个价格设计环节。每个价格设计环节都深度承载着不同的价值使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价格体系设计的背后,就是渠道利益的分配和对消费者的定位,我们必须对价格体系中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以及深懂其背后的分配规律。
1.成本价
成本不仅决定产品的利润,更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可操作空间,甚至影响产品零售价的定位。
一般在进行产品成本价控制时,多根据产品的指导零售价进行倒推,既保证产品能支撑零售价的性价比,又保证在渠道空间或市场运营费用的压缩。
然而,在实际产品设计生产中,由于产品成本把握不准,导致产品零售价超越定位的价格带,或者产品性价比不支撑实际定位的价格带,最后,导致产品“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般一个产品的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酒水成本,含固定资产折旧、税收、工厂运营成本等方面。
二是内包装成本,含瓶子、瓶盖、瓶标或瓶子烤花等。
三是外包装成本,外盒、外箱、卡片等。
四是附属成本,手提袋、泡沫、防伪等。
2.开票价
开票价是酒企、销售公司给经销商出具发票的价格,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点。因为开票价和成本价之间的价格空间,就是酒企、销售公司的毛利率。其中的空间,一般不能低于35%。如产品的成本价是10元,其开票价就不能低于15.38元。
3.打款价
打款价主要是指经销商实际打款发货的价格,也就是经销商的进货价格。大多数厂家负担路费,所以,常常称为到岸价。
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目前酒企多采取价费分离政策,即打款价和开票价之间的价格空间,就是产品所产生的可投入市场费用。
二是如果厂家采取全控价模式,厂家要预留40%以上的市场费用,根据经验、规律一般预留60%的空间,方可在市场运作时轻松些。如产品开票价是15元,打款价最低是25元。
三是如果裸价操作,预留空间则较少,一般在20%以内。
许多没有采取价费分离政策的厂家,常常把投入到市场的费用进行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4.供终端价
供终端价是指经销商直供终端的价格。供终端价和打款价之间的价格空间,是经销商的毛利率,一般经销商毛利率要求不低于30%。
供终端价包括供酒店、商超系统、烟酒店、流通店等的价格,其中,供酒店终端、大超终端的价格要高于供烟酒店、流通终端价格。其供价略高的原因:一是起到价格标杆作用,二是分摊运营费用。一般酒店高出15%左右,甚至更高,具体空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其空间主要是酒店终端需要的费用及对服务员的盖费等;大超略高出10%左右,主要是大超各类运营费用的投入,具体情况根据各大超系统及当地情况而定。
如果是厂家全控价,市场费用由厂家投入,则经销商毛利一般不会高于30%,保证经销商的基本运营与合理利润。
如果是裸价操作的厂家,往往指导经销商预留50%以上的毛利,一般在80%左右,以保证经销商有足够空间自主运作市场。
5.二批价
二批价是经销商给予有一定网络渠道、进货量较大的分销商的价格。非成熟产品二批商的毛利率一般在10%以上。
对于有特殊资源的烟酒店,能够享受到二批价,厂家一般以各种方式进行补贴,如变动的返利及固定的陈列费用支持等。
6.团购价
一般团购成交价和最低成交价经常就是一个价格,原则上介于烟酒店的供店价与零售价之间。
终端商的毛利率是指终端商进货价和实际成交价之间的空间。其中,酒店的毛利率平均要求在40%以上;流通渠道与超市的毛利率一般在30%左右(新产品利润要高于成熟竞品的1.2~1.5倍);烟酒店的毛利率往往“随行就市”。团购最低成交价的选择要注意确定市场的主流价位,抓住竞争优势。一方面,要防止陷入价格陷阱;另一方面,又要“打提前量”,前瞻性地进行“价格卡位”。
7.零售指导价
标牌价主要是指酒店、超市、烟酒店等终端明码标价的指导零售价。标牌价要适度标高一些,一是可以彰显产品价值和档次;二是给团购和烟酒店的市场操作留出足够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要把握如下关键点:
一是中高档白酒的制造成本,原则上控制在零售价的20%以内,低端产品成本占比可能会高一些。
二是销售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在35%以上。
三是全控价的市场费用要在40%以上,80%左右更好。
四是经销商的毛利率一般在30%以上。
五是二批商的毛利率在10%左右。
六是流通终端的毛利率在30%左右,新产品对终端利润设计是竞品的1.2~1.5倍。
七是在控制产品成本、确保产品性价比的基础上,还要预留4~5倍的操作空间才能满足各个渠道环节对利润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