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成效,经销商必须制定清晰的培训管理规范,以推动培训的高效开展。那么,培训管理规范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对关键内容简述如下:
1.明确培训目的
为公司打造优秀的运营团队,适应公司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与技能,通过建立学习型团队,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指导公司各部门有序高效地开展岗位培训和专项培训,使公司培训体系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
2.培训基本原则
整体性: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技能,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层都应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培训,跟随公司学习进步。
针对性:培训要针对各岗位和职能的实际工作需求,有目标的开展培训工作,指导员工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相配套,提高工作效能。
计划性:培训工作要根据岗位培训需求,以及公司同期发展需求,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全程性:培训工作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贯穿岗前、在岗、转岗、晋职等全过程,促使员工适应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需求。
综合性: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培训、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培训方式以讲授、讨论、观摩、委培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跟踪性: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要有结果与奖惩,并定期进行检验与评估培训效果,适应公司发展需求。
3.培训工作的管理职责
行政部是公司培训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培训组织体系进行管理,包括培训工作的计划与整合、组织与协调相关人员、监督与实施培训工作、考核与考察培训效果,以及各部门培训工作的指导与管控。
由行政部统一指导与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培训工作的贯彻落实到位,确保实现公司整体培训任务,以及督促各部门培训工作落到位,在公司内部建立培训组织体系和内部培训师队伍,保证公司及各部门的培训工作有专人负责。
行政部负责公司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外派培训、大型专项培训的计划与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培训、部门内部转岗培训,由行政部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培训落实情况。
各部门由部门经理或主管兼任培训监管员,兼职培训员在做好本岗位工作的前提下,接受行政部指导,负责本部门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的制定与上报、组织实施及跟踪评估等工作,完成公司交办的培训任务。
各部门要随时收集整理与培训工作相关的基础信息,积极对公司培训工作提出意见反馈及合理化建议,协助公司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培训。
每年年终,公司将根据各部门的培训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实施专项奖惩,对于培训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培训工作开展不力、未达到规定培训要求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处罚。
4.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前对培训对象进行了解与分析,掌握员工的基本概况,包括学历水平、工作经历、技能掌握程度等,了解培训对象在该岗位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法,通过客观、准确、系统的培训需求调查,明确培训目的及解决的问题。
5.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对培训对象的分析及培训需求调查结果,由培训部门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明确培训对象、参训人数、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如表7-2所示。
表7-2《培训计划表》
用人部门: 岗位 : 培训对象: 人数 : | ||||
培训方式 | 培训目的 | 培训内容 | 培训师 | 考核方式 |
内部培训 | ||||
外派培训 | ||||
6.培训落地执行
培训计划通过后,由行政部根据计划严格实施,不得随意更改计划内容,不得无故延迟或中途停止,行政部监督各部门定期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7.培训效果评估
针对培训课程较长或外派培训的项目,在培训期间由培训负责人定期与学员进行交谈,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期望到达的效果,如有进一步要求,需要与讲师及时沟通进行调整,确保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8.培训跟踪调查
在培训结束后一周后,培训负责人安排与讲师、培训人员及其上级领导回访,通过跟踪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培训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培训人员工作技能的改进和提高程度,作为培训评估考核的依据。
9.培训结果考核
培训结束后要有考核,以强化和检验培训的效果是否达到培训预期目的。
培训考核成绩优异者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成绩不合格者给予处罚,奖励和处罚情况录入员工档案,作为晋升或增薪的依据之一。
10.培训总结报告
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要编写专项培训总结,各部门培训管理员负责及时整理与汇总,并对本期培训工作评估,形成评估总结报告。
各部门培训管理员每年要总结年度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并制定下年度整体培训计划。
11.建立培训档案
培训结束后,由受训部门未按照要求提交相关培训资料,行政部负责保存并编制入档,包括培训调查表、培训计划、签到表、培训记录、请假申请、考核问卷及成绩单、评估报告、奖惩记录等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