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科尔氏百货:我在全渠道建设的三个思路

美国折扣百货店科尔氏(Kohl’s)在全渠道方面有了新一步进展。其董事会主席兼CEO凯文·满塞尔表示,“科尔氏的目标就是给顾客提供一个简单、便捷的购物环境,让顾客充分享受个体化体验。为此,我们的团队正在测试各种新的想法和技术,来为顾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全渠道体验。”

1.App:“店铺模式”+更多支付功能

顾客在使用App的时候,可以打开其中的“店铺模式”。在其中顾客可以了解各类商品的库存情况,还能找到相关的一些优惠,比如额外的会员点数或者是兑换券。

同时,从9月份开始,顾客可以进行苹果支付(Apple Pay),既可以直接用手机中的苹果支付,也可以在App中使用。当然,顾客更可以扫描自己的礼品卡,将之加入App的“钱包”功能中,而这一切的服务都和其会员项目“Yes2You”连在一起,这样所有的消费也会同时变成积分、等级奖励给顾客。

2.“全渠道购物袋”

由于顾客会在多种设备上将不同商品加入购物车,这在结款时其实会给顾客带来麻烦,于是科尔氏百货打通了电脑端、手机端、平板电脑端的数据。这样,即使顾客是在不同端口将商品加入购物车,最后在结款时都能看到所有商品,使结算变得更容易。

这项功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作用非常大。事实上,即使在同一台电脑上使用不同的浏览器都可能会导致购买清单不准确,何况顾客通常在不同时段、环境使用不同种类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降低“购物车弃置”现象的发生。

 3.重置网站

对于零售商来说,其官方电商网站通常都是在电脑端使用的。一旦顾客通过手机或者平板打开网站,其视觉、方便性等方面都惨不忍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零售商们通常会为顾客打造一款App。当然App既要有手机版(例如iOS和Android),也要有平板电脑版(例如iPad),毕竟在美国“手机看、平板买”已经成为趋势之一。

从科尔氏百货的思路看,她也提升了其平板电脑版APP的功能,一方面视觉上更加美观,另一方面直接将之和会员项目以及电子钱包关联起来。

由此可见,所谓的全渠道其实是所有平台数据的打通。

仔细分析顾客习惯,会发现,从设备上看,顾客使用电脑、手机和平板设备,而零售商提供的是电商网站和App。

将二者融合,那么顾客应该能在三种设备中查到任何他想要的信息(当然,为了吸引顾客,零售商可以在App中提供闪购、限时特卖等推送),而且所有信息都必须是随时连接、随时同步的——其实这比要求零售商提供即时的库存查询要简单的多。

同时,电商网站不仅仅要适合电脑端,也要打造移动端的——如果顾客恰巧没有你的App,当他用手机打开一个烂得要死的页面,会是怎样的体验?而对于App来说,手机端和平板端也要有差别,一定要利用好平板在实践、操作方面的便利。